江苏省扬州市名校2022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8~20题。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辚辚,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 、掳掠奸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 ,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者的鱼米了。 ,将来者且更不堪设想,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飞速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加等也就完全可以知其大概了。
啊啊,圣明天子的朝廷大事,你这贱民哪有左右容喙的权利,你这无智的牛马,你还是守着古圣昔贤的大训, ,且细赏赏这车窗外面的迷人秋景罢!人家瓦上的浓霜去管它作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强取豪夺 鱼米之乡 逝者已逝 明哲保身 B.强取豪夺 天府之国 逝者已逝 独善其身 C.蚕食鲸吞 天府之国 光阴似箭 明哲保身 D.蚕食鲸吞 鱼米之乡 光阴似箭 独善其身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加等,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B.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C.你们且看看物价同潮也似的飞速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D.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也就完全可以知其大概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应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主要语病是搭配不当、句子成分赘余和不合逻辑,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着重考查对比的修辞,应了解对比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解答】(1)第一处,“强取豪夺”,凭强力或权势夺取财物、权利等。“蚕食鲸吞”,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这里与侵占领土无关,故应用“强取豪夺”。第二处,“鱼米之乡”,指盛
产鱼和大米的富庶的地方。“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指四川。这里的对象是江南水乡,故应用“鱼米之乡”。第三处,“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极快。这里根据下句的“将来者……”,可知应用“逝者如斯”与之呼应。另从语意上说,这里也不是强调时间过得极快。第四处,“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这里联系下文的“人家瓦上的浓霜去管它作甚”,故应用“明哲保身”。故选A。
(2)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增加”与“名目”搭配不当,只能说增设名目、巧设名目或巧立名目,排除A项。二是成分赘余,“飞速怒升”重复赘余,排除C项。三是不合逻辑,“完全可以知其大概”不合逻辑,“完全”与“大概”相互矛盾,排除D项。故选B。
(3)解答此题,首先要从对比的特点及作用入手,对比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再从文章内容上来分析,“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这句话在本段中应是一个总括句,先是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了对比,接下来的内容以“而车辚辚,马萧萧”为分界,从风景可爱和人事堪哀两个方面具体加以描写。此时江南的风景是“四边的草木……青葱红润;运河小港里……白帆如织满在行驶;
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而江南的人事“军阀对他们……掳掠奸淫……”“物价……飞速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加”,这样明显的对比,恰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从而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答案: (1)A (2)B
(3)①江南风景“处处可爱”,人事“事事堪哀”,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对照比较。②用江南可爱的景物与堪哀的人事相对照,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 【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今天,全国各地健身热潮涌动,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是实现全民健康积极有效的手段。①______________,于增进健康并无益处,值得大家重视。
游泳、跳绳、跑步、打球、太极……不同的人体质和健身需求不同,适宜的运动形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尽管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②___________,不仅达不到健身的功效,反而会“伤身”。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个性化运动“处方”需考虑多项维度,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可以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等问题。所以每个人③________________,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
B.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的科学的运动健身
C.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减少医疗开支、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的,是科学的运动健身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分析】(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做到话题一致,注意语意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
【解答】(1)前文“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主语是“体育运动”,再联系后文“是实现全民健康积极有效的手段”,可以确定填入句子的主语是“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排除BD;从逻辑顺序角度看,“提高生命质量”要放在“减少医疗开支”之前,排除C。故选A。
(2)第一空,结合上下文“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于增进健康并无益处”,推断①处是与前文相反的运动方式,可以填入“(而)一些非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文“尽管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可知,此处与上文构成了转折关系;再结合前后文“不同的人体质和健身需求不同,适宜的运动形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不仅达不到健身的功效,反而会‘伤身’”,推断②处是说选择不适合自身的“运动形式和强度”,可以填入“选择不适宜的运动形式和强度”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上下文“个性化运动‘处方’需考虑多项维度……”“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推断③处是说“每个人”都要选择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方式,可以填入“都需要个性化运动‘处方’”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 答案: (1)A
(2)①(而)一些非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 ②选择不适宜的运动形式和强度 ③都需要个性化运动“处方” 【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