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2.熟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3.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同位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来解决重点。
4.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5.通过画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同步学案二,熟读课文。
2.准备教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五名同学读全文,结合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情况。
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迁qiān,迁移。
鸿hóng,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
鼎dǐ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鼎共有12画,第六画是竖折折。
铭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如: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2.指名读全文,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3.适时播放影视课文《为人民服务》,质疑问难。
二、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解释“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
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
2.毛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结合预习提示回答。)
3.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学生可看书中插图。)
(张思德同志是警卫团的战士,16岁参加,经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
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4.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学生可简要回答。)
三、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1自然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画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段是讲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的人生观。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为人民服务》。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
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3)出示投影。
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详细请观看微课视频《关联词的运用》)
(4)通过这段学习谈一下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壮大,从而成为执政党。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全民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3.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三、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
2.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3.联系实际谈体会。
(不仅联系过去的,还要联系现在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徐虎、李素丽等英雄模范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的先进事迹。)
四、指导背诵3、4自然段
五、作业布置
1.看拼音写词语。
2.读句子,先理解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3.勾画本课中你喜欢的警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会。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不怕困难 不怕牺牲 互相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