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谈英语视听说课的意义

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谈英语视听说课的意义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放又 200807 .(下旬刊) 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谈英语视听说课的意义 U乇一塬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摘要高职英语教育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低下,特别是听说能力薄 弱。基于多媒体教学的视听说课将“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视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能力 文化 文章编号:1679—7894(2008)07—119--09 中图分类号:G712 一文献标识码:A 、目f言 英语教育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知识能力培养组成部分。根据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 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 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 差不齐。由于教材及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学习环境不足,学生学习兴 趣和信心缺乏,“哑巴英语”、“应试英语”以及“中国式英语” (Chinglish)现象尤为明显。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尝试在教学模 式,教学策略,培养模式等方面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基于多媒体教 学的视听说课程选取真实性、时效性和多样化的视听内容,将 “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将语言学习 和语言运用的活动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该课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 并且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上有着积极意义。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象非常普遍。有些学生在参加“English Comer”时,常会问我们的外 教:“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Where are you going?”等。这类 问候语严重不符合英语中的寒暄习惯,外教往往会被这类话问得奠 名其妙,甚至感到难堪。 针对这些传统教学的弊端,许多教育家呼吁改变观念,改进教 学方法,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用启发、研 讨、辩论等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对所任职 学校07级新生做过调查,发现对于“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你 最希望掌握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选项,有42% 的学生选择“说”,22%的学生选择“听”,另有20%学生选择 “读”。该数据表明,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具有交际欲望,如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尽量 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必能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语言交 际能力。 三、视听说课程的理论依据 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的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 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 和转换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长期以来,英语教 学一直贯穿“以教师为主”和“教材为主”的原则,老师的讲解占去 了课堂的主要时间。笔者在所任职学校对学生在英语课中平均参与 时问(如讨论,发言,报告,表演)做过调查,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占 83%,学生参与活动时问只占17%,严重忽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 主体作用,英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在语言学习上“费时低 效”现象明显。当学生遇到口语交际场合时,这种语言学习中的弱 项便立刻凸现出来。 2.真实语境缺乏,文化渗透被忽视 1.特瑞苏拉(1967)的实验证明:人的感知绝大部分是由视觉 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得的。在外语学习中,视觉和听觉在引起注意、保 持记忆两方面需要结合共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Tomalin指出:视听课堂使两种语言成为可ill:屏幕本身散发 的语言和学生对屏幕所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时使用的语言。前者为 语言输人,后者为语言输出。在成功的外语视频教学课堂上,学习者 不是被动的听众和观众,他们积极调动视觉、听觉和大脑解码能力以 获得语言输人,并且针对视频资料发表意见和感想进行语言输出。 3.贝立兹多媒体教学效果统计分析表明,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3天后的掌握情况为:单独听音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只有10%;单独阅读后学生掌握其中2O%;“视”与“听” 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可掌握68%;“视”、“听”、“说”三者结合学 生掌握知识则高达96%。 四、视听说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效果 . Lyons提到: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的学习 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引进跨文化交 际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交际中不同的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障碍,是 非常必要的。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文化被看成是与语言脱离的 教育目标,出现了重视语言能力培养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倾向。 如学生对圣诞节兴趣高涨,却对其来历知之甚少。 3.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薄弱,特别是听说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过于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 能。在学生的听说语言交际训练中,发现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普遍较 低,主要反应在听力和口语能力两个方面。 听力上:1).语音辨认有障碍。由于高考未包含听力测试导致学 生在听力上的锻炼极为缺乏,另~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平时开口说英 语的机会不多,导致无法对英语中的一些发音现象做出判断。如英 语中的省音,连读,弱读、同化音以及相似发音(例:I care听成I can;把cureyou听成kill you)等。2).对口语中惯常出现的语法现象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心理学都告知我们,学生习得知 识绝不是一个被动的“输人”过程。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知识 的习得过程之中。学习兴趣作为内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 素,能对学习起催化剂的作用。 高职学生相对较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在传统英语课堂学习中参 与积极性低。但不难发现学生乐于接受甚至喜欢在课外交流英美的 流行文化。特别是影视大片和英语歌曲等。视听说课程将声音、图像 结合起来,生动而直观。一般选用生活化、口语化、实用性强的教学 资料,能将流行文化在现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运用到正规课堂中,将流行文化和教育结合,寓教于乐,达到学生学 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最佳结合。 2.提供真实语境,创造语言学习的最佳环境 Krashen.S.D强调使课堂尽量接近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尽可 能多的语言输入。英语教学法专家荷恩华说过:“语言需要处于一 定的情景,因此情景应该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多媒体视听说课普 遍采用一些流行英美文化为教学内容。如英文歌曲、英语原版电影、 新闻或采访类的电视节目等。英文原版电影和电视剧能把真实或较 真实的世界带到课堂上,学生可以同时接受到图像信息和声音信 息,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从而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通过视觉向 大脑输入鲜明而完整的主体表象,使人的感觉产生广泛的兴奋点, (下转第123页) 119 不熟悉。如学生能听出”I have told you、lI.但对”Y0u should・ve knowl1 that…”中的”。have”却不能立刻辨听。3.因缺少真实材料的听力,学 生既不能习惯英语母语说话者的语速,也不能正确完全的理解听力 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导致听力无法有效进行。 口语上:1).因缺少真实语言场景的模拟,学生无法开口或是怕 开口说英语。如在学校超市碰到外教,大部分学生都显示出紧张情 绪,低头不语;即使学生有与之交流的愿望,也往往不知从何说起。 2).虽然有些同学具备较好的词汇量和语法,但因缺少英语文化背 景,不能根据语境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中国式英语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五、结论  第一:可理解性原则。这是首要原则。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当阅读 材料是“可理解的”,输入才是有效的。所以,教师在选材中应充分 考虑和重视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 阅读材料。 1.本研究的结果 本研究表明,可理解输入模式(i+1)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高年 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利于降 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即增强其信心,降低其焦虑和紧张,从而促进可 理解输入的吸收,提高阅读水平;反之,沉闷僵化的环境则不利于可 理解输入的吸收,也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2,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粗调性原则。阅读是一种语言输入,阅读量越大,永久记 忆中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易于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过 细的语言讲解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大量广泛的阅 读对于促进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自动化和丰富大脑知识库都是必 不可少的。既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助于语言习得,那么我们就 要保证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足量的可理解输入是提高阅读水 平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老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给学生提供 足量的可理解输入。 第三:广泛性和多样性原则。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阅读材料应反映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风土 本研究结果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阅读教学有重要意义。根据研 究结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本着可理解输入的原则,创造轻松 愉悦的课堂环境,增强可理解输入内容,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器,增 强其信心,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其次,教材编写者在编写 英语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增强选材 的广泛性和趣味性,考虑材料的文化性等,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研究对象局限于一所高校的部分学 生,其覆盖面不是太大,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不是太广。因此,本研究 结果需要在更多的高校去检验和验证,进一步完善,以便对高年级 英语阅读教学和阅读教材的编写有更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NI:Prentice Hall Regents 1983. 人情,环境保护等问题。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 样的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和学习多种知识为宗旨。这样的材料有助 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并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 外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阅读到更多的 手外语资料,以提高阅读输入的数量和有效性。 第四:知识性和文化性原则。在选择材料时,除了上述原则外, 还应该考虑所选材料的知识性和文化性。传统阅读教育在一定程度 上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这严重制约着阅读速度的提高和『灯读理 一[2]Carrel1.只L.I2 reading:Reading ability or language proifciency?[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2):159-179 [3]Ellls.R—The Study ofSecond Languag ̄Acquis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4. [41Gass.S.Integrating research area8:A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阴.Applied Linguistics.1988.9(2):198—217. 解的正确性。在大量语言输入的过程中,阅读者由于所学语言的文 化特殊性会遇到各种各样得文化障碍。因此,教师要在确保其它选 材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文化语境和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结构,使学 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息息相关。 另外,有效的“可理解输入”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因 [51Hammer.J.How To Teach English.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Kr&shen,S.1985.Input Hypothesis-Issues nd aImplications.London&New York:Long'man.1998. 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有效的语言输入,教师应该合理 地、有组织地安排阅读方法的教学,适当地补充阅读技巧和策略,词 汇学知识等。 (上接第119页) [7]Krshen,aS.The Power of Reading:Insights from Research.Introduction 1o Auditory Cognition[M】.Enlgewoo!lf:,N.J.:LibrariesUnlimited.,1993 最大限度地调动视、听、触、动等全部感官,调动眼、耳、脑、口对语言 的综合分析,从而促进对语言表层和内涵的深刻而细致的体会。 3.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 门外语应了解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因为只有了解比语言 本身更多的东西,才理解语言的真正涵义,从而更好的运用语言。笔 者所在学校的视听说课程采用将英文原版电影编辑后的影视片段。 因为电影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 生活和文化的反映。相对于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其最大优 势在于将语言学习中文化差异对比的两种类型(包括语言交际文 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如下图)同时进行最直观、最生动的显现。 1.体态语:空问,距离,手势等 非语言交际文化 “Tricks ortreats[” 给糖就捣乱!),生动直接地让学生了解该节日 的习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五、结语 视听说课程因其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 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许多高职院校正纷纷开设 该门课程。但同时,应该认识到,不能将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等同 于趣味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更应该明确教学目的,特别是教学 过程中应平衡“视”和“听”的输入和“说”的输出。事实证明,过度 的多媒体信息输入,容易导致学生偏离课程的学习目的,导致光有 趣味,而学无所获。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材选择,课堂活动设计,以 及授课效果评价等各方面都应注意服务教学,始终以学生交际能力 的培养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ndia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I.Oxford Universiy tPress,1985. 2.颜色语:红,白,蓝等 3.社交礼仪:送礼,宴会,服饰等 4.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娱乐等 1.敬语,谦词,时间词,数词,方位词 [2]Kr& ̄hen S.D.Principles nd aPractice in See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d:Pergamon rPress,1982. 语言交际文化对比 2.委婉语,禁忌语与禁忌话题,成语, 典故,俗语,俚语 3.句子功能与语体特征 f3]Tomalin,B.Video.I'V&Radio in the En 1986. Class[].MLondon:Macmilln,a [4]胡新宇.音乐电视片段MTV与外语视听教学【J]_乡}语电化教学.2002(2). [5]刘福安扁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教学对策[J].天津职业院 校联合学报.2008(1). 如在影片{Mrs.Doubtifre}中,父亲在离婚后离开家,临走前鼓 励儿子不要难过并叮嘱他好好照顾家,最后他说“Give me ifve]”, 既而两人抬手互相击掌。这一手势直观,简洁地解释了这句台词的 意思;学生在观看同时也明白了这个手势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又如 在反映西方节日的动画系列片((Charlie Brown}中,孩子们在万圣 节前夜打着南瓜灯,穿上鬼怪衣服挨家挨户敲邻居家门,说着 [6]盂宪红.基于视频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践_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1). 口】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 [8]苏屹峰,周光明.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田瑚北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9]严红美.浅谈影视片段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叨.绥化学院学报. 2006㈤. 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