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毕业生屡陷非法传销的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 0 9.7(丘) 对高校毕业生屡陷非法传销的思考 李摘要关键词传销原因对策毕业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7.245.O1 颖 本文着重根据现状,阐述了毕业生屡陷非法传销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结合自身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案例:杨某,男,某校2007届毕业生,在大四期间在网上接到广东 某公司的面试通知,遂和另一女生前往。后据该女生口述,他们一去 公司,就住进了一个30多号人的三居室内。每天都有“经理”为他们传 授所谓发家致富的捷径。不得随意外出,每天都要打电话邀约自己的 朋友或者亲戚,没有联系到的,还有相应的惩罚措旅。该女生后来借 故逃离了该公司。后杨父接到辅导员电话,向老师说明,杨曾以还助 学贷款为借口向家耍了l万元,后经了解,该生是在撒谎。经查实,该 生确实陷入非法传销,并主动放弃学业。 以上这样的例子,笔者曾多次遭遇。最近几年,各地也不断传出 大学生参与传销的事件,尤其以毕业生为多。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 所说的毕业生,是指进入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 么多毕业生屡屡陷入非法传销的陷阱昵? 一、毕业生屡陷非法传销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和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凸现了个人利益的地位,使得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在用人单位面前,毕业生可以直接关心自己的工资待遇; 在学校评奖评优中,也很少有人因符合条件而谦让的,反而是更激烈 的竞争。甚至在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中,发生争抢的现象也频频 发生。大学生中出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倾向。 当前许多大学生几乎是什么事都与金钱挂钩。尤其是一些贫困 生,当了多年的“穷书生”,一心想发财暴富,将金钱、财富作为人生的 最高追求目标,而将道德仁义抛诸脑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严重 扭睦。 (二)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 大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尚浅,思想单纯,缺乏社会判断能力,容易 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往往急功近利,很容易轻信别人。同 时,陷入非法传销组织的多为农村学生和贫困生,一旦被骗,无法追回 损失,又想挽回损失,于是就会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三)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高校毕业生对工作回报的期望值过高,给 非法传销组织提供了机会,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一些在校的毕业 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传“好工作”、“高收入”、“轻松赚大钱”的谎 言,使得一些毕业生进入圈套,而后传销组织又会通过强大的心理攻 势和严密的组织控制,慢慢使毕业生们沦为传销组织敛财的工具。 (四)高校毕业生管理机制不健全 毕业班的课程非常的少,特别是毕业学年的下学期,课程已经结 束,学生主要是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管理的第一负责人 就成了指导老师 但是许多指导老师忽视学生的日常管理,认为只要 学生能完成论文,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就可以了,对学生请假,是否在校 作者简介:李颖,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完全不清楚 辅导员在清理学生在校情况时,很难掌握真实情况,这 给毕业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同时,许多高校看重学生的就业 率,鼓励学生走出去,多渠道就业,对学生参加面试、考试等非常支持, 给学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二、防止毕业生参加传销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当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 主渠道作用,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又要联系大学 生思想实际,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哲理和情趣融于一体。 同时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素质课程等,帮助大 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 展积极的自我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 自我改正。以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克服功利心理,抵 制诱惑,磨砺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对学生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如 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等进行心理疏导,多与这部分 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地为毕业生讲解职业生 涯规划知识,但是收效甚微。高校教师应当在课程中,对大学生所关 心的问题,以理论作为基础,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作好大学生就业的 教育工作,通过多形式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另外,要积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开展法制宣传、法制教 育,使得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根本 上识破传销所具有的欺骗性,避免上当受骗。 (三)加强对毕业班的管理 规范学生在校外实习和自主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和监控。 离校必须完成相应手续,对每个学生进行备案管理,学生每周必须按 要求到指导老师处报到。辅导员每周查寝,清理未在校学生,向指导 老师核实情况,如有异常,尽快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确保对学生状况 的跟踪调查,有效地遏制传销组织伸向毕业生的触角。 (四)加大对非法传销的打击力度 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进一步规范合法直销和非法传销的界限。 报道典型案例,提高大学生对非法传销的鉴别力。相关部门还应加强 人才市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非法传销的苗头,对网络招聘 也进行有效的监管,给毕业生们就业创造一片相对纯净的天空。 参考文献: 【l】朱书荣浅析人学生屡陷传销陷阱的原因及对策.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2】郭志宏.大学牛参与非法传销 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