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评课稿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郑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郑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上课开始郑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随后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在画角这一环节,这里教师先在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角,并写出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画一画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合理。郑老师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尝试的好教师。特别是分小组讨论比较哪个角大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学生汇报了讨论结果后,郑老师加以总结规范,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无关,一层扣一层,层层都体现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参与。
最后我提出一点课上的的不足与郑老师探讨一下:在课程时间设置上,最后画角的时间有些仓促,以至于练习时间不足;在总结角的特征时,应强调用规范语言描述。
总之,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学生已经认识了角、掌握了角的概念,对比较角的大小有了初步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