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

来源:保捱科技网
[k12]

第三节 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0040065】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解析】 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温度变化为20~- 60℃。第2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

【答案】 1.D 2.C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选D。 【答案】 D 最新K12

[k12]

4.(2016·武汉市重点中学期末)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晴天会使①②都增加

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②减少,④减弱 C.阴天会导致①减少,④增强 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③增加

【解析】 读图,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差,会使①②都减小,A错;森林的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会使②增加,④增强,B错;阴天会导致①增加,④增强,C错;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会导致③增加,D对。

【答案】 D

(2016·大庆实验中学期中)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5~6题。

5.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①和② C.③和④

B.②和③ D.②和④

6.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导学号:00040066】

A.②增强,③减弱 C.③增强,④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D.②减弱,④增强

【解析】 第5题,仔细读图,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经过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长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

最新K12

[k12]

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选C。第6题,多云的天气,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②减弱;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④增强。答案选D。

【答案】 5.C 6.D

7.(2016·郑州剑桥中学高一月考)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解析】 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不容易热也不容易冷,海洋的温度变化要比陆地小;晴天,昼时受热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阴天,昼时云层对太阳反射作用强,增温慢,夜晚,大气层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昼夜温差小。选D正确。

【答案】 D

8.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导学号:00040067】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解析】 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出现霜冻。选A正确。

【答案】 A

9.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G________;I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原因是什么? 最新K12

[k12]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第(2)题,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Ⅰ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第(4)题,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5)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1)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大,阴天小 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差较小。

(4)D

(5)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能力提升]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曲线中( ) 最新K12

[k12]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1.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 C.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高低 D.植被状况

12.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 C.环境污染

B.气候变暖 D.人口增加

【解析】 第10题,读图,结合纬度变化,图中曲线中①的数值最大,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A错;在副热带区域降水少,云层反射量少,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错;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错;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对。第11题,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正午太阳高度,C对;①的变化与云量厚度、地势高低、植被状况无关,A、B、D错。第12题,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面积减小,反射量下降,B对;云量增加,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A错;环境污染、人口增加不直接影响地表的反射量,C、D错。

【答案】 10.D 11.C 12.B

1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导学号:00040068】

实验一: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实验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最新K12

[k12]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________(大或小)一些。为什么? (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__(大或小)一些。为什么?

【解析】 实验一中两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实验二中的玻璃瓶相当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气层,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因而玻璃瓶里的温度高于外面。

【答案】 (1)D

(2)大 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

(3)大 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温度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瓶内温度会高一些。

最新K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