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井点降水设计与施工

基坑井点降水设计与施工

来源:保捱科技网
基坑井点降水基坑井点降水设计与施工 设计与施工 项 目 任 务 项目二:土方工程施工 任务三:基坑支护系统施工〔子任务三:基坑井点降水设计与施工〕 ① 具备井点降水的设计能力 能力②具备集水井降水施工中集水井设置、水泵选用、流砂防治等施工方案编制的能力; 目标 教 学 目 标 ③具备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编制能力和组织验收能力 ①轻型井点的设备组成系统、轻型井点高程、平面布置设计 ②井点系统涌水量、确定井点管数量、井距和抽水设备的选择 知识③井点管的埋设与使用 目标 ④集水井降水施工中集水井设置、水泵选用、流砂防治等施工 ⑤井点降水施工知识、基坑降水验收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轻型井点高程、平面布置设计井点系统涌水量、基坑降水验收方法。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过程操纵指标和施工方案。 轻型井点的设计;施工施工质量操纵要点及操纵指标、编制施工方案,和验收要点。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的实际工程的图片和动画片、施工录像,从砂土渗透性强的特点动身,结合基坑开挖施工的特性,引入基坑人工降水的必要性,然后讲解地下水在人工设计思路 降水条件下的运行路径和降水系统设计原那么和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任务驱动〕让学生完成降水设运算例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过程操纵指标和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操纵要点以及验收方法。〔学做合一〕,训练学生旁站监理的能力和验收要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回忆 教学引入 课堂小结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让学生在人物驱动下实现学做合一。 通过观看施工现场的图片引入基坑井点降水设计、施工施工的内容。 轻型井点高程、平面布置设计井点系统涌水量、基坑降水验收方法。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过程操纵指标和施工方案。 课外训练 安排学生针对某特定工程实例〔任务驱动〕,编制施工方案〔学做合一〕,训练学生旁站监理的能力和验收要点。 教学体会 课堂教学设计

一、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的周围或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中,然后用水泵抽水,抽出的水应及时引 开,防止倒流。 1.集水坑设置

〔1〕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依照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应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坑。

〔2〕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样为0.6~0.8m,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保持低于挖土面0.7~1.0m,井壁可用竹、木等简易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保持低于坑底1~2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刻较长时将泥砂抽出,同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

〔3〕采纳集水坑降水时,应依照现场土质条件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固。边坡坡面上如有局部渗出地下水时,应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防止土粒流失,并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出坡面。 2.水泵选用

建筑工程中用于排水的水泵要紧有离心泵、潜水泵和软轴水泵等。 〔1〕离心泵

水泵要紧性能指标包括流量、总扬程、吸水扬程和功率等。 〔2〕潜水泵

A:潜水泵由立式水泵和电动机组合而成,水泵装在电动机上端,叶轮可制成离心式或螺旋桨式,电动机设有密封装置。潜水泵工作时是全浸入水中。 B:使用潜水泵时,为了防止电机烧坏,不得脱水运转或陷入泥中;也不得排灌含泥量较高的水或泥浆水,以免泵叶轮被杂物堵塞。

C:集水坑降水法由于设备简单和排水方便,采纳较为普遍,宜用于粗粒土层〔因为土粒不致被水流带走〕和渗水量小的粘性土。当土为细砂和粉砂时,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发生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坍塌、坑底凸起、给施工造成困难,现在应采纳井点降水法。 3.流砂及其防治

〔1〕防治流砂的途径有三种:

当基坑挖到地下水位以下,又采纳坑内抽水时,有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淌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进基坑内,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依照水在土中渗流的分析和实践体会可知,流砂的产生与动水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防治流砂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减小或平稳动水压力; 二是设法使动水压力方向向下; 三是截断地下水流。

〔2〕防治流砂有如下具体措施: 1〕枯水期施工 2〕抛大石块法 3〕打钢板桩法 4〕水下挖土法

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6〕地下连续墙 二、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法确实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到坑底以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全然上防止流砂发生。

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及电渗井点等,可依照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综合选用。 三、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法确实是沿基坑的四周将许多直径较细的井点管埋入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可将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如图1-39所示。 1. 轻型井点的设备组成

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等。 〔1〕滤管

滤管是井点设备的一个重要部分。滤管的直径宜为38~50 mm,长度为1.0~1.5m,管壁上钻有直径为13~19 mm的按梅花状排列的滤孔,滤孔面积为滤管表面积的20%~25 %。滤管外包两层滤网〔图1-43〕,内层细滤网一采纳每厘米30~40眼的铜丝布或尼龙丝布,外层粗滤网采纳每厘米5~10眼的塑料纱布。

为使水流畅通,幸免滤孔淤塞阻碍水流进入滤管,在管壁与滤网间用小塑料管〔或铁丝〕绕成螺旋形将二者隔开。滤网的别处用带孔的薄铁管或粗铁丝网爱护。滤管的上端与井点管连接,下端为一铸铁头。 〔2〕井点管

井点管宜采纳直径为38~50 mm的钢管,其长度为5~7m,可整根或分节组成。井点管的上端用弯联管与总管相连。 〔3〕弯联管

弯联管宜用透亮塑料管〔能随时看到井点管的工作情形〕或橡胶软管。 〔4〕总管

总管宜采纳直径为100~127 mm的钢管,每节长度为4m,其上每隔0.8m或1.2m设计有下个与井点管连接的短接头。 2. 轻型井点布置

轻型井点布置依照基坑大小与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确定。井点布置得是否恰当,对井点使用成效阻碍较大。 〔1〕平面布置 A:单排布置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一样可采纳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其两端的延伸长度一样以不小于坑〔槽〕宽为宜〔以下图〕。 B:双排布置

如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那么宜采纳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纳环形井点〔见以下图〕;有时为了施工需要,也可留出一段〔地下水流下游方向〕不封闭。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样不宜小于0.7~1.0m,以防局部发生漏气。井点管间距应依照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等按运算或体

会确定,一样采纳0.8~1.6m,靠近河流处与总管四角部位,井点应适当加密。 〔2〕高程布置

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一样以不超过6m为宜。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不包括滤管〕可按相应运算公式运算:〔见课件〕 3. 轻型井点运算 〔1〕井点系统涌水量运算

井点系统所需井点的数量,是依照其涌水量来确定的;而井点系统的涌水量,那么是按水井理论进行运算。 1〕水井分类

A:依照地下水有无压力,水井分为无压井和承压井。当水井布置有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时,称为无压井;布置在承压含水层中时,称为承压井。 B:当水井底部达到不透水层时称完整井;否那么,称为非完整井。水井的类型不同,其涌水量运算的方法亦不相同〔见图135、图1-36〕。 2〕无压完整井的环状井点系统涌水量运算 〔2〕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

单根井管的出水量由相应公式确定〔见课件〕 井点最少数量由相应公式确定〔见课件〕 〔3〕抽水设备的选择

1〕常用的真空泵有干式〔往复式〕真空泵和湿式〔旋转式〕真空泵两种。 2〕干式真空泵由于其排气量大,因此在轻型井点中采纳较多,但要采取措施,以防水分渗入真空泵。

3)湿式真空泵具有重量轻、振动小、容许水分渗入等优点,但排气量小,宜在粉砂和粘性土中使用。

4)抽水设备一样都已固定型号,如真空泵有W5、W6型。真空泵在抽水过程中所需的最低真空度hk,可由降水深度及各项水头缺失运算得到。 〔4〕井点管的埋设与使用

1〕轻型井点的安装程序是按照设计运算的布置方案,先排放总管,在总管旁靠近基坑一侧开挖排水沟,再埋设井点管,然后用弯联管把井点总管联接,最后安装抽水设备。

2)井水管的埋设能够利用冲水管冲孔,或钻孔后再将井点管沉放;也能够带套管的水冲法及振动水冲法下沉。

3)轻型井点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试抽,以便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有无漏气。

4)轻型井点使用时,一样应连续抽水,〔专门是开始时期〕。

5)抽水过程中,应调剂离心泵的出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平均,达到细水长流。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真空度是判定井点系统工作情形是否良好的尺度,必须经常观看检查。

6)在抽水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触摸时,应有冬暖夏凉的感受,或从弯联管上的透亮阀门〕观看,如死井太多,严峻阻碍降水成效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冲洗或拔出重埋。 7)为观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在阻碍半径内设观看孔。 【实例】

某工程设备基础施工基坑底宽10m,长15m,深4.1m,边坡坡度为1∶0.5〔见图1-37〕。经地质钻探查明,在靠近天然地面处有厚0.5m的粘土层,此土层下面为厚7.4m的极细砂层,再下面又是不透水的粘土层,现决定用一套轻型井点设备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然后开挖土方,试对该井点系统进行设计。

解:按以下步骤设计运算〔具体详见课件〕 1. 井点系统布置 〔1〕运算基坑尺寸 〔2〕运算井点管深度H 2.涌水量运算

3.运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4.抽水设备选用 5.水泵所需流量

6、依照Q1、Hs可查表〔如«建筑施工手册»中〕确定离心泵型号。 四、降水与排水工程验收〔详见课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