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姓名:任勇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设计艺术学指导教师:戴端20081101

摘要中国青铜文化是世界历史的一枝奇葩,是世界青铜文明的巅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商周时期的青铜鼎在青铜器中地位最高,更具研究价值,其承载的工艺技术和设计思想对当代中国产品的本土化设计有极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根据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以往针对青铜器的研究有两大特点:第一,相关研究主要是综合分析和系统分类,几乎涵盖了青铜器的所有种类,较少把青铜鼎作为单独的对象进行研究。第二,研究的侧重点方面,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主要是以金文为研究重点;西方则是主要注重其形态和纹饰的艺术价值,较少涉及形态方面的研究。本课题以中国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鼎为例,通过进行详细地实地调研、文物研究、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搜集纹饰以外的形态元素并分析其特征,从青铜鼎的造型要素中归纳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传统形态元素,最后总结出一套传统形态元素的应用方法。发掘青铜鼎中传统形态元素,并总结其应用方法运用于产品造型中是研究重点和主要目的,具体如下:(1)从青铜鼎的艺术造型入手,结合产品造型和美学相关知识,分析各部位造型元素特点,提炼出能够应用于产品造型中的传统形态元素。(2)结合形态构成学、设计方法学、产品形态语义学、考古学等相关知识,总结出一套青铜鼎形态元素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商周时期青铜鼎形态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与当代产品设计相结合,将会体现出中国产品设计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本文针对青铜鼎形态元素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汲取古代器物中的设计精髓,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产品设计所用,对中国当代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青铜元素,形态模型,应用方法ABSTRACTInChina,thebronzecultureisworldcivilization,anditplayedaamiracleoftheworld.Itisthepinnacleofhuge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worldcivilization.InthebronzeVesselswhichwereexcavatedinShangandZhoudynasties,dingvesselisthehigheststatusandthemostresearchvalue.ItstechnologyanddesignphilosophylocalizationofContemporaryproductBasedbronzeonareofhi曲valueonleamingforourdesign.informationcollection,collationandanalysis,thepaststudyoftwomainvesselshascharacteristics:First,theresearchisaboutnevercomprehensiveanalysisandclassificationsystem,butthedingvesselisstudiedasansubject.Second,inAsiancountriesandregions(includingChina),epigraphyisthefocus;intheWesterncountries,theindependentstudymainfocusofbronzevesselsistheartisticvalueoftheformanddecoration,andthereisalmostInnoresearchontheform.hasthispaper,thetypicaldingvesselbeentakenforexamples.Throughthedetailedfieldsurvey,culturalrelicstudies,literaturestudiesstudiesofresearchmethodstocollecttheelementsofdingvesselandanalyzeitscharacter.Toconcludethetraditionalformelementsfromthedingvesselandtousetheminproductdesignasaretheemphasesandthemainpurpose,thedetailsarefollows:workfromtheartformofding(1)Startingtheproductvessel,andcombiningandusedesigndesign.andaestheticknowledge.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eachpartofdingvesselandabstractthetraditionalproductformelementsthemon(2)Fromthemorphology,designmethodology,productformsemanticsandarchaeology,summarizingamethodwhichisontraditionalformelements.TheisaformelementsofdingvesselhasabrightChinesecharacteristics,Ititwillreflectuniqueartisticcombinationofcontemporarydesign,andcharmandprovideacultural.Inthispaper,toanalyzeandresearchtheformelements,andlearningfromtheancientartifactsinthedesignoftheessenceinordertoreferenceforChineseLocalizationofcontemporaryproductdesign.KEYWORDSbronzeelement,formmodel,applicationllmethod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储签名僻臌名弛期:一年卫月竺日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课题来源本课题来源为导师戴端教授主编的获得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的《产品设计形态语义学》的子课题。中国工业生产和设计的现代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对西方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造型设计的引进与模仿,照搬西方的设计思想,单纯套用西方的理论框架来构建中国的设计思想体系,这种简单地“西化’’与“拿来"的做法,一方面使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跟上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水平,在生产和生活物资上不断与西方缩小差距,快速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另一方面,这种多快好省的短期效应,使我们养成了“拿来"的惯性与惰性,而丧失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使我们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长期以来只能顺着西方的思维走,亦步亦趋,而在出人新意的原创性设计方面乏善可陈,甚至出现了庸俗化、低级化的倾向,不利于设计——再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效率不等于进化,在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的同时,精神层面的需求与人文关怀被忽视了“。。随着当今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愈发地提高。在创造产品“有意味的形式”的同时,还要求设计师为产品注入一定的文化内涵,赋予产品以鲜活的“灵魂”“。。我国产品设计底子薄弱,在大量国外设计文化的冲击下,国内产品设计模仿因袭的情况较为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产品设计所用,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逐步实现我国产品的本土化设计。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为推动人类艺术的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中国奴隶社会设计的杰出代表,它以鲜明的民族与时代特色,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完美的铸造技术,在世界古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的青铜鼎是青铜器中地位最高、更具研究价值的一种,其承载的工艺技术和设计思想对当代我国产品的本土化设计有极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在中国,真正的青铜器研究开始于宋代金石学的兴起。古代对青铜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图录类、款识类、考释类、书目类、字典类以及清代出现的专著类。图录类有《考古图》、《续考古图》、《怀米山房吉金图》等;款识类有《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啸堂集古录》、《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考释类有《集古录跋尾》、《金石录》等;书目类有《籀文》、《捃古录》等;字典类有《考古图释文》、《说文古籀补》等。清代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器研究专著,例如陈介祺的《簋斋尺牍》,主要论及铭文的鉴别和辨伪;清末学者孙诒让的《古籀拾遗》与《古籀余论》对金文的研究方法作出了积极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的贡献。1911年辛亥以后,中国青铜器研究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研究最大的突破在其分期断代方面,而成绩最为显著者是郭沫若。他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五册和《考释》三册将中国青铜器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有关青铜器的专题性论著陆续被发表。1958年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出版,讨论了“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年订和分期"等问题。1981年底郭宝钧的《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出版,该书明确划定时代的界标,作为比较其它器群器物类型的尺度。1982年马承源著作《中国古代青铜器》对青铜器分类进行了阐述。1984年杜逦松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基本知识。1988年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对青铜器分类介绍其基本知识。1995年出版的朱风瀚著作《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一部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宋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国先秦铜器研究成果的大型专著。日本学者研究中国铜器的开端始于1848年的《小山林堂书画文房图灵》第八册周汉之古铜器。1933年梅原末治发表了《桎禁的考古学的研究》,这是较早的从考古器形学角度对中国青铜器进行具体研究的论作。1963年白川静的《金文通释》发行,是金文研究的典范。1984年林巳奈夫的著作《殷周时代青铜器之研究》即《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一卷出版,该书是迄今为止日本学界对中国青铜器研究最深入、规模最大的著作。西方搜集中国青铜器大约开始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赛尔努什美术馆,但直到20世纪才真正了解其价值。法国人褚德彝(TchouTS-yi)较早从事了中国青铜器的研究,1924年在他的《中国古铜器集》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青铜器起源、系统与青铜工艺等问题。瑞典著名汉语言学家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于1937年发表《中国青铜器的新研究》,后又连续著文对其进行了补充,书中对殷至西周青铜器中的纹饰进行了研究。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以青铜器纹饰为研究重点,其代表著作为沃特伯里(FlerenceWaterbury)《早期中国符号及文献,遗迹及推测》、萨蒙尼(A.Salmony)《三个早期鸟形容器肖像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戴维森((J.L.Davidson)《中国青铜器中的兽衔鸟纹饰》、康斯滕(EleanorYonErdlbergConsten)《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专有名词》等。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学者又陆续在青铜器工艺、年代测定、铭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召开了一些相关会议和出版了一批具有新见解的论著。代表作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巴纳德(NoelBarnard)所著的《古代中国青铜器的铸造与青铜合金》和《中国古代青铜器、东南亚金属器和其他文物》、夏含夷(EduwardL.Shaughnessy)《西周史料》等。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差异,西方更注重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因此,西方博物馆所收藏的青铜器也更为精美。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目前,青铜器的研究内容既有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又有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考古学、历史学以及金石学等方面,而较少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展开研究。近现代大量考古工作主要投入在文物的发掘和修复,用文物作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依据。既有的相关青铜器和青铜鼎的研究,东方国家主要集中于器形的分类断代和金石学的研究,西方国家主要热衷于其工艺精度和收藏价值,对于青铜鼎自身立体形态的研究和应用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本文立意于发掘青铜鼎中传统形态元素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为中国本土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1.3研究目的与意义1.3.1借古鉴今的当代思考本文以中国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鼎为例,通过大量查阅专著和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搜集青铜鼎纹饰以外的形态元素并分析其特征。从青铜鼎的造型要素中归纳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传统形态元素并建立其模型,总结出一套传统形态元素的应用方法。本文旨在发掘青铜鼎中传统形态元素应用于产品造型中,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产品设计本土化提供另一种思考。(1)从青铜鼎的艺术造型入手,结合产品造型和美学相关知识,分析各部位造型元素特点,提炼出可以应用于产品造型中的传统形态元素。(2)结合形态构成学、设计方法学、产品形态语义学等相关知识,把青铜鼎中提炼出来的传统形态元素以形态模型的形式应用于当代的产品设计中。1.3.2对本土化设计新的诠释l、理论意义(1)作为中国当代的设计研究者,肩负着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重任。我们要在中国古代传统的造物活动和设计思想中研究古代器物的设计精髓,从中提炼出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当代产品设计所用,使中国设计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2)为中国工业设计提出另一种方向的思考,增进产品造型设计的多元化,推动产品设计与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的结合,促进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运用和发展。2、现实意义(1)提炼青铜鼎中各种传统形态元素,为中国当代的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增加了产品造型元素的多样性,对中国本土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总结出了一套青铜鼎传统形态元素的应用方法,对当代中国的产品设计方法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4研究内容与方法1、实地调研2006年9月,在湖南省博物馆“国家宝藏”展厅,参观四羊方尊等青铜器,拍摄收集相关资料;2008年2月,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苑参观司母戊鼎展厅和妇好墓地下展厅,拍摄收集相关资料,并访问殷墟博物苑工会李全庆老师,了解商周青铜器及青铜鼎的相关知识。同时访问了安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高健老师,了解青铜鼎的美学知识和古代工艺美术知识。2、文献研究收集并研究青铜器学者、专家的著作,尤其是古文字学家、金文学家容庚、张维持编著的《殷周青铜器通论》。在分析研究青铜器和青铜鼎权威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细致系统的研究。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为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文物教材之一。朱凤瀚著作《古代中国青铜器》反映宋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国先秦铜器研究成果,是一部系统、全面、综合地的大型专著。3、文物研究通过参观各个博物馆文物或高精度仿品,近距离细致观察实物,记录拍摄实物图片,对各时期青铜器及青铜鼎形成直观的了解。根据实物图片,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进行青铜鼎各部位形态特征的研究。4堡圭耋堡垒塞第二章商周青铜鼎综述2篓三兰塑星重塑塑垒兰1商周青铜鼎溯源与发展简述青铜是红铜、锡或铅的合金,因色泽青扶,故名青铜。青铜时代是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困的青铜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前二、三百年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约结束于公元前丘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中叶的战国早期。而我们所说的商周,一般指商至西周这段历史时期。鼎原本是烹饪器物,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鼎的足部架空,便于在底部添柴生火。最早的鼎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是黏土烧制的陶鼎【见图2—1],由于天然铜的发现和冶铸技术的提高,到二旱头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青铜武器和青铜容器,其中就包括青铜鼎。[图22]是夏代晚期的嘲格纹鼎,该鼎用青铜作为材料,证明在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冶铸技术,鼎的各个部位结合比较协调。但是,由于生产力和文明程度的,夏代的青铜鼎在造型方面较为粗陋,与商罔青铜鼎的“叹为观止”相去甚远。围图2-3兽面纹方鼎图片来源:hrlp:/l一.china-gMlery.com5图片来源:hn口:Ⅳ㈣wlseIvLcom困24局足鼎堡:!兰!!兰耋篁.塞塑望重室些堑鎏商代的青铜鼎冶铸达到了空前的情况。不断提高的冶铸技术为成器活动提供了服务“1.鼎的样式也丌始增多,各种方鼎、扁足鼎,F始m现。[图23]是商代早期的兽面纹方鼎,较之以前的圆鼎给人种浑厚、大气的拙朴美感。扁足鼎也是商代出现的一种奇特的异形足鼎,它足部扁而溥,给人轻巧、旯便的情趣美感[见图24]。由于铸造工艺的复杂性,铸造青铜器需耍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因此,青铜鼎仅仅是王公贵旋们爿能使川的器物。从这个意义上,统治者赋予了青铜鼎尊贵、神秘的政治色彩,使其成为了划分阶级等次和地位高低的标准。见外,古代先民敬奉祖先,信奉鬼神。商代大规模的祭祀愈发增加.青制器。}|的批就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失去了原来的使用功能而仪仪是用于祭祀和礼仪场合,这样青铜礼器便出现了。西周时期的铸造技术较之商代更加先进,其细腻的雕琢和精美的纹饰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这段时期的青铜鼎有相当数量的器身L铸有浮雕以及圆雕装饰,更显青制鼎的精美绝伦。[图2-5]是著名的西周早期成E方鼎,鼎腹长方形、立耳、柱足。两鼎耳用厕雕手法吾饰一龙,形态£t动。鼎腹口沿下每面饰一对氏尾的乌纹。图2-5成王方鼎图H来潺http://bbsbjlyw.com夏代青铜鼎吸收了新石器时代的器形设计理念,仅是出于功能要求而制作器物。商代青铜鼎的设计和铸造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礼仪制度的催化下,青铜鼎得到了突E猛进地发展。西周初期,山于政治的原因,青制器铸造相对减少。大约到了战囡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山于冶铁【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产品的其他领域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22商周青铜鼎造物方法上古时期,先民们H常‘J.滔几乎先企依赖于自然。他们从自然索嫩,也向自然学习,因此,先K们制造了像鱼儿游弋的舟,像利爪捕猎的叉,像兽街锋利的刀……他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商周青铜鼎综述们用仿生的手法造就了一个个生动的形态,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从形态的角度,仿生又分为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青铜鼎的造型大致分为耳、腹、底、足四个部位,这俨然是动物的模样[如图2-6]:耳部像一对耳朵,便于端或握;腹部像胃,用于盛放食物;底部像肚子,是胃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足部用于支撑上部所有,是整体的依托。鼎的所有部位是对动物的高度概括,是先民们向自然不断学习和提炼的结果。这种论断也可以在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新科学》中得到旁证:“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语种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的事物的表达方式都是用人体及其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这一切事例都是那条公理的后果:人在无知中都把自己当作权衡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在上述事例中人把自己变成整个世界了…。"a图2-6青铜鼎形态与动物形态的比照a.耳部b.腹部c.底部d.足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1具象仿生具象仿生主要是针对具象形态的概念而言,具象形态是以自然形态为素材,对自然形态进行模仿而形成的一种造型形态。它表现自然界中某一具体形象并经过人为加工塑造成的一种形态”。。而对自然界的具象形态进行模仿的过程就是具象仿生。具象仿生中又分为整体形态具象仿生和局部形态具象仿生。整体形态具象仿生是把自然界动物的形态整体应用于鼎的造型中,鼎身的外观即动物的完整形象。该手法使青铜鼎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既是生活用器皿,也是工艺品。这种形制的鼎在商周时期并不多见,但在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中可看其精妙。[图2—7]是仰韶文化的黑陶鹗(音“消")鼎,鹗是一种猛禽。该鼎器口开于鹗的背部,双目圆睁,勾喙有力,双翼收拢,双足与尾部着地。鼎身与鹗的外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整体造型简洁有力,气势威猛。局部形态具象仿生是青铜鼎的某个或几个部位采用铸后焊接和浮雕等手法将具体形态应用于鼎身。这种手法有着一种自然和人造物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图2—8]是商代晚期的大禾人面方鼎。此器方立耳,折沿方唇,直腹柱足。腹部四壁有浮7堡兰茎竺兰兰翌三茎至望重望塑垒婆雕人面,浓眉大眼,阔鼻宽嘴.凸颧骨。该鼎足世界青铜器中独无二的瑰宝图2—7黑陶鹕图片来源hcl口∥wwwchmabalke22corn圈2-8走禾人面方鼎图片来源:作者自拍2抽象仿生抽象仿生主要是针对抽象形态而言,抽象形态足以自然规律与运动为基础,【三【形态要素点、线、面的运动与演变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几何形忐,这类形态具体但不具象,既有规律也可以无规律,尽管其形式抽象,但仍能使人们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思维”。抽象仿生就是使自然形态经过人的加工想象转化为抽象形态的过程,它是以自然法则为演变依据,对自然界形态进行简化或符号化。抽象仿牛的塑造手法在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中应用较少,但在大量的器物中也可窥其一斑。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见图29].直耳.半球腹.矮短兽蹄形足。u沿下饰大小相问的鳞纹,其下一道弦纹,整体形态抽象简洁,f分简朴。田2-9毛公鼎图片采源:作者自拍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商周青铜鼎综述其实,无论是具象仿生还是抽象仿生,都体现出古人器物仿生手法的特色和高明之处,即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思想。古人制造器物讲究“制器尚象’’,就是制作器物必须依附一个具体的物象来实现,也就是器物的功能要通过其具体形式来实现。实际上在商周时期,“制器尚象”和“铸鼎象形"是一致的。所谓“铸鼎象形’’,即《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庄王问九鼎的答复中所说:“昔复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智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体。"通过仿生的造型,表达对自然神灵的崇拜,祈求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吉利、辟邪的作用“…。2.3商周青铜鼎传统造物思想2.3.1“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师法自然”都是重要的艺术法则,也是青铜礼器中透露出的原始的设计美学思想。虽然古代先民们还没有总结出如此系统科学的设计理论,但他们已经用这种朴素的口传心授的思想来指导器物设计。“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占卜活动。《礼记·表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凡遇征战、狩猎、疾病等活动或行为时,经常通过占卜的方式来求问于鬼神,以测吉凶祸福。最早的“天’’与“人’’之关系即是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最初征服自然的本领不高,生产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向自然屈服、迷信、崇拜的结果。随着人类战胜自然的本领的提高,人类所认知的事物也极大丰富,因此“天人合一”的概念范围也延伸为天、地、人和自然万物。天、地、人的表现是“文”,即天文、地文、人文。所谓“天人合一’’实际是由天文、地文、人文组成的三“文’’的合一。“文”是天、地、人、社会、自然、宇宙中的种种现象、形式、意念的集合““。虽然不同朝代不同学派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认识,那就是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要和平相处,达到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淀,这种积淀深刻地烙印在国人的情感深处。2.3.2“师法自然"的思想“师法自然"源自于《老子》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念。所谓“法”就是“效仿、学习"之意。“师法自然”透露出了古人向自然借鉴和学习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先民们朴素的造物理论和经验是不谋而合的。从《老子》中可以看出,人类一切效仿的源泉是“自然",自然万物皆可成为人类模仿学习的对象,从中得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部分。模仿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道法自然"是从效法“地”最终到效法“自然”,也就是一个人、地、天、道直至自然的逐级升华过程。在这一升华过程中,最优秀的设计就是从自然万物9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商周青铜鼎综述中汲取设计灵感。“道法自然"蕴含着中国古代独有的艺术观和审美取向——恬淡和自然,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并对后人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内涵,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端。它已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并对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以及实践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2J。2.3.3“中和”的思想“中和”即中正、平和。“中和"思想早在孔子就趋于成熟,但最早提出“中和"概念的是苟子。《荀子·致士》中记载:“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另外,《苟子·乐论》也记载:“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历史哲学视点上,“中和"的精神欲求大概是从中国古代殷周时期(纪元前140卜前840年)即开始了““。从审美的角度看,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体现了与中和之美。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圆整、圆通、圆融、圆妙、圆成等,禅宗认为“物我同根",“物我为一’’,追求心物同圆,“以圆为美’’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美学自我生命与宇宙生命统一的审美特性[14I。中和思想并不是折衷主义,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的。折衷主义是将两种对立的观点无原则地、人为地拼凑起来。“中和”是在“道’’与“礼"的标准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道”指天意,“礼”是天意的具体化。《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大概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万事都能各安其位,万物各遂其生了。从上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正是中和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成为古代社会典范审美心理模式,一直占据有统治地位的原因。2.4本章小结商周青铜鼎以原始社会末期陶鼎为雏形,经历了夏代的形成期,到商周时期已经到达鼎盛。青铜鼎的造型运用了仿生学原理,使其逐步美化与完善。然而,指导青铜鼎形态塑造的因素,就是人类诞生以来对自然界产生的一致的审美心理和深刻的传统造物思想。1、商周青铜鼎形态的塑造运用了仿生学原理,分为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具象仿生使形态细腻、栩栩如生;抽象仿生使鼎的造型更加具有想象的空间,给人另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心理感受。2、商周青铜鼎形态塑造的指导因素就是中国传统的造物方法和美学思想,即“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以及“中和’’的思想。这三种中国基本的朴素美学思想成为千百年来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审美标准。lO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分析第三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分析3.1形态的相关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及形态的概念,就会联想到各式各样的事物。通常意义上的形态就是指形状姿态,而产品设计中的形态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它不仅指物体的外观轮廓,而且还包括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与“形状"都具有长度与宽度,形态不等于形状,它还具有深度,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是三度空间的形体。举凡生活中手可以触碰到的实体都属于形态的范畴““。用简单的术语来说,形态是由一种物质或结构的外表所提供的因素。形态也是认识物质的手段或方法“…。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的形态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大类[如图3-1]。自然形态指我们能够直观看到或触到的形态,包括非生物形态与生物形态,例如高山、河流、虎、树木等。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它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具象人工形态如动物形态仿生瓷器、植物形态仿生家具等;抽象人工形态如建筑、汽车、轮船、服装、雕塑等。~一厂一鋈:至巫}—二亘困L囊:至蔓)—二玉墨图3-1现实形态分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形态在产品设计领域里是一种说明性的识别符号,是介于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物化形态识别艺术语言,其特殊的语言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超越了一般造型的审美限定,集现代哲学、视觉心理、造型艺术、语言符号、材料技术、功能结构、信息传播等学科于一体,以固有的属性,构成了现代信息传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商周青铜鼎形态的确立是古代先民从丰富的生产实践和视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虽然当时的生产条件受到其科技水平的制约,但是青铜鼎形态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和数学原理竺!兰堡堡兰里三兰塑型重望塑至查坌竺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其极高的艺术造诣在信息时代的今大,我们仍然为之惊叹。32整体形态分析青铜鼎的整体形态与各部位之问无论足在功能方面,还是在形态方面都具柏较大差别。按照整体形态的特征,青铜鼎可大致分为圆鼎和方鼎两大类。商代中期出现的扁足鼎是具有温暖食物用途的鼎,数量较少,未成为主流。321国鼎圆鼎,即i足双耳,腹腔圆深的容器。[图32]是1890年(清朝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的大克鼎,是西周晚期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鼎腹内壁上有会文铭文共计290字,内容分为两段:首段电载了克对其祖父师华父的赞誉,冈其功绩.周二E任命其孙克担任膳夫,负责出传王命:次段电载了周天子对克官职的册命和赏赐,克接受任命和赏赐,于是铸造此鼎歌颂周天子的美德,同时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眩鼎形体臣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其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是两周中晚期声名显赫的青铜器之一。大克鼎造型端庄厚重,烈耳簪立且存外撤的趋势,具有向t升腾的动感;腹部呈半球形,配|三【圆润的波曲纹,使得鼎身庄重又不失活泼;足部的三足向兽蹄形演化,粗壮的兽蹄与三足所组成的等边三角形更硅其沉稳孥实。图32太克鼎图片采辉作者自拍圆鼎整体形态呈现浑厚、稳重的特征,其造弛是功能与形态的和谐统一。腹部半球造型使得鼎中食物存加热过程中受热均匀。古代先民们受“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这是中幽特色的荚学观,中国人会将天圆地方的观点用于器物㈨。在华夏文明的早期.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分析人们制造工具时大多偏重于“圆’’的这种形式美因素,后来则普遍地将“圆"与天联系起来,将“圆”乃至圆形器物、图案看作天、神灵的象征,使其带有浓厚的宇宙之气““。然而鼎的鼓腹像一个球形,又是“天地浑沌如鸡子”、“天圆地方”的对应“”。足部分为三足,这种造型较之方形四足鼎,更表现出高度稳定、庄重的审美特性”“。在造型方面,圆鼎大致是一个回转体,即在圆鼎口部圆心上假设有一条直线垂直贯穿,半剖面按照这条直线为轴线,旋转360度后得到的闭合形体就是圆鼎的形态[如图3-3],丽三足则以这条轴线为中心对称形体。青铜鼎在铸造前先要制范,即用泥土塑造器形,然后以这个泥土模型制作出内范和外范。因此,泥范的轮廓就是青铜鼎的外观,圆鼎整体形态的优劣取决于鼎身半剖面的设计。[图3-4]是制作泥范的转盘。转盘旋转时利用工具修饰泥范的半剖面,通过添加或削减陶泥来控制圆鼎的形态。ab图3-3圆鼎腹部半剖面图3-4制作泥范的转盘a.刮板b.泥范C.转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2.2方鼎方鼎,即四足双耳,具有方形槽或长方形槽的容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司母戊鼎[见图3—5]就是典型的方鼎,其腹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戊”。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姘,她为商王室征伐了龙方这个方国,并拥有自己的田产和奴隶,经常就自己田产上的农业收成问题卜问。当奴隶逃亡时,妇姘通过占卜来预测是否能抓回这些逃奴。司母戊鼎就是妇姘之子孝己为祭祀其母所铸,故因此得名。该鼎重达832.84公斤,长110厘米、宽79厘米、高13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气势雄伟。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13堡:兰兰!!篁兰篁三耋窒星室堡堡堇童坌丝只鼎足的纹饰也独具匠心,在二二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J业鼎应是商王窀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图3-5司母戊如图片来源:作者自拍方鼎整体形态刚直方』I。、憨志可掬,透露}r}一种天然的拙朴’,大气。鼎的方立体形态是与古人特有的’j7宙观和世界观密不可分的。商j刮时期,大旦方鼎作为礼器出现。这与当时人们的天地观直接相关,由于对客观世界缺乏科学认识,人们只是凭借主观的感受去认识世界,因此“天圆地方”的观念在当时作为不证自明的“真理”被普遍接受。l司刚他们咀自我为中心,结构了东、西、南、北、中的血方观念。方鼎的出现反映的是鼎血象征性的礼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意义非凡。尽管方鼎在受火、取食方面远远小及圆鼎,但是作为礼器,它却在形制上更能符合商周的天地观念,从而能更好地表达“礼”的语义…。。组成方鼎的主要形态是方立体(般包括睦方体和『F方体),这些形态的特征是修饰成分少,具有天然的朴素感.政特点给人以宽大、厚重的心理感受。以lF方体举例来|兑,它的每个边长是帽等的,饵个面的面积也是帽等的。它的六个向半直没有曲度,这样增强了自身的纵渫感,给人以丌阔的心理感受。这就好比人站在通坦的平原视野就远些,内心迸发出种丌闹的喜悦:而在丘陵地区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视野受到了5H挡,内心情感也受剑川l滞0。方立体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形态的厚熏。边长与球体直径相等的JF方体体积儿乎是球体体积的两倍,因此,方立体给人报强的体量感和视觉冲击力。作为方立体形态的容器,青铜鼎的方口和极大的容量成为了它的优势。…1‘方形器物容量犬且容易加’[,后人把这种经验代又一吖t传授了下去,应用于日常牛活中。[图36]是古代的储物盒和衣箱,它们的共旧点都是方直体形忐,外观简洁大方而且容量大,是经济适丌]的,13活用品。堡圭兰堡垒圣篁兰塞塑星重堡星篓童坌丝图3-6古代的储物盆和衣箱目H来*http://m01)ujuul001cOm33局部形态分析青铜鼎除了上述整体形态的特征外,它的每个局部还都具有各异的形态与特征。青铜鼎按照各部位功能的不同,分为耳、腹、底、足四个部位。耳部彤各大致可以概括为“凸”与“拱”;腹部形态亦可概括为“方”与“圆”:底部形态特征稍弱.可以概括为“平扳”与“球冠”:足部形态为“薄状”与“圆柱”。33.1耳部的“凸”与“拱”鼎的耳部在功能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提拉或者搬运整个鼎,相当于今灭我们所用的锅子把手。形态方面的特征必须与功能方面的要求相对应,鼎的耳部就必颁要有人手便于抓握的形状。因此,耳部基本卜形成了两种形态,一种是方鼎中的方耳,另一种则是圆鼎中的圆耳。方耳与鼎身所组成的形态很像汉字中的“凸”字[如图3—7],它的形备是与方鼎鼎身的形态特征相一致的。方耳的“凸”形不是完伞合乎人机上程学的原理,在抓握方面不是很舒服。但由于方鼎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凼此,方耳很少出于对适用方面的要求米进行铸造。方耳“凸”形中有一段把手与鼎身的过度地带,它不仅起到隔热的作用,而且还平衡了耳部和鼎身、鼎身长宽高之问的比例关系,使备部位视觉关系更加和谐。“凸”字形卷小仪出现在青铜鼎中,}町且还存建筑界起着巨大的作用。曾在古代军事中立下汀马功劳的万罩K城就是“n”字形态应用在建筑方面的典型代表[见罔3-8]。长城垛I1的构造就足“凸”宁形态重复的使用.其中的空缺部位分别是隙望口和射口,用术嘹望远方和射击,它的军事功能要求通过形态得到的满足。堡:!兰堡堡兰至三茎璧里重望塑堡查坌丝图3—7鼎耳部“凸”字形态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3-8万里长城图片来源:http:llwwwlqgtCII除了方耳,青铜鼎还有圆耳的造型。圆耳是笼统的叫法,其耍;应该是一种拱形圆拄形态,即纵截面是拱形,而横截面是圆。这种结构相对于方形柬说,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这早所说的拱形是指圆的劣弧部分,即小于半圆的弧。[图3—9]是西周早期的长予狗鼎,窄I1沿,一对拱形立耳,鼓腹同底,三丰{l!足上丰HF细,颈饰二道弦纹。人在提拉其耳部时,拱形形态方面使力集中于州…个曙直方向,便于施力,另方面,它的圆柱形态使人便于抓握。拱形无论在人机工程学方面还是在力学方面,都具有先大的优势。位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就是拱形结构在桥梁设|f成功应用的强有力证明[见圈3一10],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今天牲界P最古老的右拱桥。拱形克服了石头小能承受拉力的姥点,使石头成为许多大桥和建筑物的栎梁。它采用圆弧拱形式,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烈重目的。堡圭兰堡篁塞童三薹塑星重堡堡兰查坌篓图3-9长子狗鼎图片采源:htlp://www.finclartGomcn图3—10赵州桥目*束潭:hup://200S3.3people㈣cn2腹部的“圆”与“方”青铜鼎总体上分为圆鼎和方鼎两大类,其腹部形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这种分类比较直观,仅是从外形特征就很容易辨别出来。圆鼎腹部形态平滑圆润,特征总结为“圃”;方鼎腹部则平直方正,特征总结为“方”。“圊”与“方”是最基本的几何形态,其美学特征和所蕴含的传统思想在本章3.I_1和3l_2中已有介绍,在此就不做赘述。圆鼎腹部近似于球体,给人以运动的感觉。球体是由一圆并以它自己的直径为旋转轴。而作旋转运动所形成的。过球体中心作剖切,所得截面都是与直径相等的圆““。古代先民在H常的劳动中逐渐认知了“网使动,方使静”的规律,把圆球体的形态应竺圭堇堡兰圣堑三兰塑里重塑堡!丝童坌丝用于鼎之中。这样不仅在功能上实现了加热均匀.而且在视觉美感上巾和了青铜的笨重感。[图311]是商代早期的兽面纹扁足鼎,它的腹部形态几乎是一个去除球冠的球体。圆球体在青铜鼎腹部的应用,使得鼎身部位饱满圆润,体态灵巧轻盈。囤3-l2我国宋代蹴鞠图(左)和现代走珠香水(右)图片来源:http://ncwsIndcomcn(左)http://listchinaalibabacorn(右堡圭兰堡篁塞量三兰至星重望塑丝童坌堑方鼎腹部的形态可以分为长方体和芷方体两大类。iF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又因为方鼎腹部形态几乎都是以长方体为主流,因此,本小节只以长方体为例。长方体是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它体积大的特征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它四平八稳的特征又给人以静止的心理感受。这样的特征应用于方鼎腹部,与其祭祀时神圣和尊贵的氛围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方鼎中腹方体形态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几个著名的大鼎,例如司母戊鼎、司母辛鼎等。商代晚期的司母辛鼎形制与司母戊鼎极为相似[见图3-13],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直腹平底,是为祭祀殷商女将军妇好而铸造的。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死于武T在世时,庙号称“辛”。妇好生前曾参与国家大事,从事征战,主持祭祀,地位显赫。司母辛方鼎是王室成员为祭祀妇好专门制作的…。。司母辛鼎宽大方正的腹部显示出的大气与不凡的气质,与妇好尊贵显赫的一生两者相得益彰。圉3-I3司母辛鼎图片表潭:h'ap=,/www.594pscorn图3一14住宅区楼后图片来源:http://galzhulongcom由于长方体稳定、静止的特征,所阻在建筑和大型器物设计中被广泛使用。例如现代建筑中,尤其是住宅区楼房[见图3一14],通常都是采用长方体样式的建筑外观。这样不仅是减少建筑成本,而且稳定的外观特征,给予人们居住安全的心理感受。方形是一个古典的画面形制,曾经被古典时期的艺术家广泛地采用,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方形画面一直是绘画所采用的主要形制……安静、稳定是方形的性格特征,这与崇尚理性、冷静与肃穆的古典精神是相吻合的…。所有的至上主义造型基本上都是源自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与水平相交“…。因此,方形立体较之圆形和圆球体是平静、稳定、理性且逻辑性强的形态。古代先民自从掌握了它的特性,就广泛地应用开来。除了建筑,城镇规划也遵照了方形格局的形式,使得城镇更加整齐工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具,例如床、衣柜也是长方体形式,这正是利用长方体形态上的特征,使人们在使用这些家具时获得心理知觉上的平衡。19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分析3.3.3底部的“璩冠”与“平板”青铜鼎底部“平板”与“球冠”两种形态特征也是由圆鼎和方鼎两种鼎的整体形态决定的。球冠状的底部形态和圆鼎浑厚圆润的特征相一致,而平扳状则和方鼎的刚直方正相统一。这两种形态都统一于青铜鼎整体形态的“圆”与“方”中。球冠是圆球体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段圆弧围绕经过它的一个端点的直径旋转180度所形成的曲面。圆鼎的底部一般不是精确的球,冠形体,但可以认为是类似于球冠的形忐。例如商代的妇好鼎和西周的颂鼎[见图3一15].在形态方面.妇好鼎的底部略微平坦,但大致可以看作是类球冠形奄;颂鼎的底部几乎是一个标准的球冠。球冠形态的底部受热均匀,可以使火焰随厕弧形向上蔓延。中国国家大剧院是球冠穹顶应用在建筑方面很好的例子[见图3一16]。球冠状穹顶在结构方面稳定坚固,在美学方面,它犹如一颗晶莹的水滴游动于水而之上。我国北朝民歌《敕勒川》中也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描写,“穹庐”即球冠状圆顶大帐篷。图3—15妇好鼎(左)和颂鼎(右图片来源:htlp://www.bronzescll图3—16中国国家太剧院图片来源hltp://hxtcchina.on20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分析平板形态是针对方鼎底部而言的,方鼎的方立体鼎身造型决定了其底部平板状形态。根据人们的视觉经验,平板给人的感觉是轻薄,易发生形变。然而,本小节所说的平板形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即长方体的高远小于长和宽,并且不会发生形变。它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平板形态,是一种形态模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平板形态很多,例如建筑装潢使用的钢板、三合板、玻璃,绘图使用的直尺、模板,厨房用品刀具、砧板……这些物品虽然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但大致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要么就是被作为衡量其他事物的标准,要么就是被作为支撑和承重的载体。这两方面再进一步升华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是可以被人们所信赖和依托的事物。而方鼎的底部正是具有这样的特性,宽大而平坦的底部就是所盛之物的依托。[图3-17]是商代早期鼎分次铸造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鼎的底部处于腹部和足部的交界处,一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另一方面它是所盛食物的载体。图3一17商代早期鼎分次铸造示意图a.中壁上段b.角壁c.中壁下段d.鼎底e.鼎足图片来源:《商早期的青铜鼎》(谭德睿著)从形态的角度来看,平底板状的形态具有笔直、平坦的形态特征,也具有承重、轻薄的视觉感受。因为这样的特性,平板材料经常被应用于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家具中的书柜、衣柜、茶几、桌椅等都是平板材料制作而成。以书柜为例,由于书柜在性能方面要求稳固耐用,并且还要尽可能的轻便以便于搬运和挪动,所以在设计和制造中在保证稳固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轻便。[图3-18]是宜家BILLY(毕利)书柜,它是由木质平板横纵连接而成,没有多余的修饰和附件。平板形态在其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书柜的自重,而且在外观方面达到简洁有力的视觉美感,把平板笔直、稳固的特性展现得恰到好处。21塑圭兰堡堡兰篓三量塑竺童望些翼童坌堑图3-18宜家ilILLY(毕利)书柜图片采源:w州.ikeacom/cn/zh334足部的“薄状”与“圆柱”青铜鼎中还有种扁足鼎.它又细分为扁足圆鼎和扁足方鼎。扁足鼎只是足部形态与其他鼎有不同,其他部位并无两样,所以在前文中并没有把扁足鼎作为一种单独的形态束进行分析。青铜鼎的足部分为扁足和柱足两大类,因此,归纳其形态就是“薄状”和“圆柱”。扁足的形态特征就是扁而薄,使鼎的整体形态更加轻盈。它与前-d,节中的“平板”形态有着较大的区别:本文所定义的“薄状”形态,在形态模型中高的数值可以为零,并且在其延展过程中可以成为曲面:平板形态只是高远小于长和宽,数值并不能为零,并且其延展面始终保持平直的状态。[图3一19]是商代晚期的妇好扁足鼎,长方体,腹F微敛,平底,兽状四扁足。轻薄的扁足与长方体腹部形成鲜明反差,显示出鼎器的轻盈和灵巧。图3—19妇好扁足鼎目E来源:http://tel22hcdabbscom堡圭兰堡篁圣量三茎塑星童堡窒垄查坌堑本文所定义的“薄状”形忐,是一条直线按照一定的路径运动后所形成的面[如图320],其中路径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因此,“薄状”形态就有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其总体特征是轻盈纤薄、延展性强。该彤态在生活中也颇为多见,例如纸张、塑料薄膜、布匹等。以纸张为例,卡纸可以认为是直线路径的“薄状”形态,而普通纸张则可以认为是曲线路径的“薄状”形态。另外,由于纸张的面积大,可以认为是具有很强延展性的面,通过路径和很强的延展性来实现形态的变换。7锰d;够.圈3-20“薄状”形态示意图a直线b平面c曲面d.直线路径e曲线路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青铜鼎中具有“柱足”形态的鼎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所谓“{主足”就是鼎的足部呈柱形,前文中所提到的兽蹄足也属于柱足形态。柱足的几何化形态就是圆柱体,即一个圆在垂直于它圆心的方向运动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圆柱体。青铜鼎足部中的圆柱形态大都粗壮有力,给人稳定、结实的感受。由于圆柱体的这种形态特征和视觉感受,它经常被用以力学的承重方面。从原始人居住的原始居所到今天的高楼大厦,柱子的承重功能一直被沿用。以北京天坛祈年殷的柱子为例[见图321],用以支撑大殿穹顶的柱子就是美学与力学结合的完美作品。祈年殿的全部重量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囝卜21祈年殷的柱子图片来源:http://hlphotos23baiducom月mm333巾ldllem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商周青铜鼎形志分析圆柱体除了稳固的直接视觉感受外,还有转动、传动的结构特性。以经过圆柱体两底面圆心的直线为轴,圆柱体可以实现自转。这种结构在工业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例如皮带传送机[见图3_22],利用多个圆柱体结构的自转带动皮带转动,以此束实现传输物品的目的。另外,还有只利用圆柱体自转米实现功能的手电钻[见图3—23]。干电钻的头部就是圆柱体结构,电机带动圆柱体形态的卡口,爵由矗口带动转头实现钻孔的功能。囤3—22皮带传送机,产矿图3—23手电钻图片来源hilp:/fJxt]ksb2bsg¥60conl、|,罗一图H来源:参照http://www.base91I.com/baselI.files后修政无论是皮带传送机还是手电钻,都是利用了圆柱体自身形态上的特性,从而实现了某种方面的功能。在视觉方面,圆柱体在自然界就有高人粗朴,厚重结实的例子,就像是被砍伐后的原木,它是天然的柱体,人类在最初的建筑中就已经膳得了利用自然界的圆柱体来加固自己的房屋;在形态方面,圆柱体几乎町以不经过加工就可以实现功能的需求,就像上文中的例了。因此,从古至今,圆柱体作为朴素、普及和适用的形态在人们的H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分析3.4本章小结本章从商周时期青铜鼎的形态分析入手,根据形态的相关理论对青铜鼎的整体和局部分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l、整体形态方面,青铜鼎分为圆鼎和方鼎两大类。不同的整体形态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圆与方是中国传统图案,两者本身与两者结合都富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具有广泛的美学意义。2、局部形态方面,青铜鼎的不同部位也具有其本身独特的形态特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青铜鼎局部形态分析可以归纳为耳部的“凸"与“拱’’,腹部的“圆"与“方”,底部的“球冠"与“平板",足部的“薄状"与“圆柱"。上述形态元素在实现中国当代产品设计本土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4.1形态元素模型概述从石器时代到制造陶器再到青铜工艺的出现,人类从对形的认识萌芽再到形的制造,即造型。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造型的角度来看一过程,我们发现人类所从事的设计和造物实际上是一种造型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对形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设计过程中,人们一面创造各种形态,另一方面又以自然的现实形态作为参照,去观察它、表现它、利用它创造出新的现实形态,也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人类早期的形态观从产生开始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形成了比较科学而合理的形态观““。世间万物都是由特定的形体所组成的,如将这些形体经过分解和概括,到达一定的限度,它们是由点、线、面几类形态要素的不同集合所体现。平面形象的构成主要以线构成肯定而实在的形,立体形象的构成是以面形态要素为基础,以一定的空间厚度(量感)来表现“…。依此类推,形态也是可以被拆分为形态元素的基本单元,并且被拆分后的形态以形态元素的形式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创造出新的形态,以此达到形态设计的创新。现代产品设计以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视觉符号提升产品形象,进行文化交流和改善人类的生存方式。这种交流不仅以商业企图为目的,而且促进着行业门类之间的观念文化传播。如何使特定产品形象的特定功能语义转换成相应的符号语言,可通过一定的象征性物化形象达到同构的目的。在形态语言的创意过程中,或称为形态符号化的过程中设计师对一个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最终完成作品是由表现体构成的,这个表现体正是各式各样的形态符号的象征元素,不断地传送着形象艺术的知识、经验和概念等多种信息。如形态元素最具典型特征的方、圆、锥、柱等各自具有相应的语境内涵,即方表示端庄,圆表示饱满,锥表示稳定,柱表示挺拔。在这些符号语言构成的表现体中,方、圆、锥、柱等只是体现了符号形态的基本属性,而要认识形象所指对象的含义和概念及形态符号所表示的事物内涵,则需要在特定的文化和实用背景下,对此做出相应的物化形式构成提示““。形态设计实际上还包含着符号学的运用,通过由符号造型、抽象形态和一些与表达产品意义相关的元素的排列、综合等构成方式来解释产品的意义,使用者通过了解产品的意义,从而正确、有效地使用产品“…。综上所述,形态元素是指各个形态中最基本的几何单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步骤把形态分解后所得到的抽象几何体。而模型的概念在自然辩证法上,与“原型”相对。研究对象的替代物。原型,即客观存在的对象客体;模型,则是具有原型相似特征的替代物。是系统或过程的简化、抽象和类比表示。根据代表原型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物质模型和思想模型两大类¨“。青铜鼎的形态元素模型是一种物质模型,是指形26硕七学位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态元素的抽象化、符号化,即以青铜鼎形态为原型,对其整体形态和局部形态进行分解,按照构成规律将其简化、抽象,总结归纳出具有青铜文化特征的形态架构。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是青铜文化的浓缩,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国家之间设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产品设计并不能单纯地模仿甚至抄袭,而应该寻找自己的设计定位,发掘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注入产品之中,才能使民族的灵魂鲜活不僵化““。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融合现代入新的审美观念¨…,使我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作为设计元素注入产品中,这是实现“中国设计"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言论尚需讨论的话,那么“先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有了反映各民族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多种多样的设计风格,才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全世界多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优秀设计作品。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实现自我的不同追求。由于地域环境、民族习惯、经济情况等的不同,每个民族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德国的设计体现出了严谨、重功能的品质。包豪斯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与之相反,美利坚民族是个大融合,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究和谐共处,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表现得深沉含蓄。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产品设计无一例外地蕴涵着自身民族文化“…。当代产品设计界五彩缤纷,花样繁多,以北欧设计的自然,德国设计的严谨,法国设计的浪漫,意大利设计的新潮,美国设计的大气,日本设计的精巧为代表。[图4-1]是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代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窥其一斑。中国的产品设计正处于初级阶段,在设计环节中还存在有大量的因袭模仿的成分,若要使中国以设计强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就必须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为设计所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青铜鼎是青铜器中地位最高、更具研究价值的一种,其承载的艺术美感和设计思想对中国产品的本土化设计有极高的借鉴和研究价值。因此,提炼青铜鼎造型中形态元素,优化重组后应用于产品设计中,是实现中国本土化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27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北欧设计代表作品露麟l@M赵职群。——童鑫型塑进垡鲞焦曼——商固铲、◇法拉利汽下摇椅香皂泉果甜旦查塑过煎垂堡墨——…一~——一智能机器人娥毒斡小《托t铸朱=轮乍图4-I设计代表作品图片来源作者收集自绘28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442彤态元素模型几何体分析21凸、凹形立体凸形立体在3.3l中已经有了壹观视觉方面的阐述,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凹形立体m惺凸形立体的形态变形。在形态元素模型中,就要将青铜鼎耳部的形悉抽象简化,使其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即一种形态架构。青铜鼎的耳部形态是凸形立体的原型,是其进行形态分解和简化的重要依据。[图4—2]是凸形立体模型化示意图。(a)为商代晚期司母戊鼎的耳部形态,经过分析它的外部形态可以简化、抽雾为凸形轮廓(b),以(b)为拉伸面向垂直方向拉伸就得到了它的立体模型实体(c),而(d)是(c)的线框结构模型,是对其进…步的结构解析。线框结构模型就是所要研究的形态元素模型,从中可以得出凸形立体模型面与面之间、线与线之间|三【及线面之间的关系。■■_攀l。嘲b溜joj雾一圈4-2凸彤王体模型化示意图a鼎耳b二维轮廓c凸形立体宴体模型d.凸形正体结构模型图H来源:作者自绘上图中的凸形立体是凸形立体模型的标准形态,它是凸形立体变形和重组的主要依据,我们称之为模板。由模板衍生而来的其他形态称之为模板的变形模式,它们同样属于凸形立体模型。竺圭兰堡堡圣42垂塑苎窒星童塑堡堡童垄童堡型竺塞兰2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在3.32中已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青铜方鼎中,其腹部形态经过抽象、简化,可大致分为长方体和正方体两大类。长方体腹部宽大厚重,正方体腹部rfl规中矩。青铜鼎的腹部形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原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其原型的模型。[图4—3]是方鼎腹方体模型化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长方体形态元素模型的演化过程。其中(a)为商代晚期牛方鼎腹部的长方体形态,忽略它的纹饰和扉棱,可以得到它的最简化形式,即长方形(b)。因为方鼎腹部是立体形态,所以把陆方形(b)按照垂直方向拉仲,所得到的(c)就是其立体模型。同样,(d)是(c)的线框结构模型,是形态元素模型更科学的表达形式。从中可以看出,长方形形态元素模型的结构特征是每条线相互平行或垂直,每个面相瓦平行或垂直.每条线均垂直于与其相交的平面。这样的结构特征使其方正、稳定,可以应用于产品整体形态、支撑部件等等。F囤4-3长方体模型化示意图a方鼎长方体腹部b二维轮廓c长方体实体模型d.长方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正方体与长方体除了线与线、面与面、线与面之『白J关系的共同特征外,正方体还具各自身的个性特征。与长方体形态元素模型相比,正方体更具有形态方面的优势。它的6个面全等,12条边的边长相等。[图4-4]是方鼎腹部正方体模型化示意图,其中(a)为商代中期兽面乳钉纹方鼎腹部的正方体形态,忽略它的纹饰将其简化可得到竺圭兰堡堡圣矍坚塞璧望童墅些丝童垂耋堡型竺塞塞正方形(b)。将正方形(b)沿其垂直方向拉伸,所得(C)就是正方体实体模型。(d)就是正方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其中,(a)、(b)、(c)是演化过程,最终是为了得出结论(d)。正方体形态元素模型除了方正、稳定的特点,还有空间对称性、逻辑性,可以应用于高科技产品或产品中的高精尖部件。爨鬻一图4-4正方体模型化示意图a方鼎正万体腹部b二维轮廓c正方体实体模型d正方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23球体、球冠球体与球冠形态分别在本文332和33.3中已经有详细的分析。球体形态来自于圃鼎鼎身(包括腹部和底部),球冠可以看作是球体的一部分。部分圆鼎的鼎身几乎呈现出正圆的造型,该形态在圆鼎中不为多见。[图4-5]是球体与球冠模型化示意罔,(a)是商代早期兽面纹扁足鼎鼎身局部形态,是球体的原型,它的外围轮廓接近正圆,将其简化后得到图形(b)。(b)是圆形,足形态元素模型化的第一步骤,其立体化形态即为(c),结构模型为(d)。因此,球体模型化示意图的演化步骤为(a)、(b)、(c)、(d)。球冠的形态元素模型较为简单,它是球体形态元素模型被切割的结果,即球体被平面所截得的一部分。与球体模型化过程类似,[图4-5]中在步骤(c)后经过切割变化,_u丁以得到(e).同样,(f)是(e)的结构模型。需要说明的是,球冠形态元素模型虽然是由球体截得而来,但是它的原型仍然为圆鼎鼎身(a)。因此,球冠模型化示意图的堡圭兰堡堡三演化步骤为(a)、(b)、(c)、(e)、(f)。里些兰塑型童望坌丝查垂耋堡篓塑圣兰(nfc)图4-5球体与球冠模型化示意图a圆鼎鼎身形态b.二堆轮廓c球体实体模型d球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e球冠实体模型f球冠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给424圆柱体、圆台圆柱体和圆台是相似形体,圆柱体在33.4中已经有相应的阐述。圆台在前文尚未提及,它是一种特殊的圆柱体,可以看作是两底面面积不同的柱体。本小节所讨论的圆柱体的原型是青铜鼎的柱足,前文中已经有相当多的图例展示了青铜鼎柱足的形态,并分析了其特征。[图46]是圆柱体与圆台模型化示意图,图中(a)是商代晚期刘鼎的足部形态,经简化变形演化为(b),最后得出的模型为(d),而(c)是实体模型,是圆柱体形态元素模型的形象表达方式。圆台形态元素模型(f)是(d)的变形形式,也是一种新的形态元素模型。在前文已经分析了圆柱体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因此,它可以用于传动装置或产品的转动部位。堡圭兰堡篓奎篓些茎旦星重堡鱼垄奎垩篓堡型塑塞兰囊仆图4-6圆柱体与圆台模型化示意图a青铜鼎足部形态b二堆轮廓c圆柱体宾体模型d圆柱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e圆台宴体模型f圆台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25棱柱、棱台[图4—7]是棱柱模型化示意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棱柱束自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模式,原型也为方鼎的鼎身部位。从几何学的角度,长方体也属于棱柱的范畴。棱柱可以看作是长方体被垂卣I;JJ割的结果[如图4—7(d)]。堡圭兰堡堡圣兰塑兰塑星至垒塑垄查垂重堡型塑塞兰1J㈨_¨曩图47棱柱模型化示意图na长方体实体模型b长方体形态元素模型c长万体实体模型切割d长方体形态元素模型切割e棱柱实体模型f.棱柱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图片采源作者自绘在直观视觉方面,从[图4—7]可以看出,长方体(a)经过步骤(c)的切割,所得到的(e)就是棱台。同理,在形态元素模型方面,棱台形态元素模型(f)就是从长方体形态元素模型(b)经过步骤(c)演变而来的。棱柱形态具有可承重、侧面多等特点,因此,在产品中经常被用作支撑部件和连接部件。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棱台是部分青铜鼎中鼎身部位的简化。一部分方鼎中,其鼎身不是呈现竖直的长方体或J下方体形态,而是从口部至Ⅱ底部呈倾斜状态,这样形成的鼎身,就呈现出棱台的形态。[图4—8]是棱台模型化示意图,其中(a)是西周早期德方鼎的鼎身局部,它的形态是口大底小呈倾斜角度,可简化概括为(b)。与其它形态元素模型的解析相同,使(b)立体化得到(c),最终得到棱台形态元素模型(d)。棱台上小下大的形态,具有极强的稳定感,因此,多用于产品底座或托面部位。固I(1】{c}图4-8棱台模型化示意图日鼎身倾斜形态b二堆轮廓c棱台实体模型d棱台形态元素模型切割圉H来源.作者自绘与前文中[图4-6]圆柱体与圆台之间的转化相似,棱柱与棱台间也可以实现相互地转化。相对于棱柱束说.棱台可以看作是棱柱的一个底面保持不变,两底面保持平行,侧棱随另一个底面以底面中心为缩放中心,扩大或缩小后所产生的形体。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相互转化。从这个方面来讲,以上各形态元素之『fIJ并不是孤立的形态,而是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可以通过各部位数值的改变可以实现形奄上的转化,从而能够广泛适应产品中对形态的要求。426回形体回形体多用于青铜鼎中的局部的装饰或艺术化处理的部位.因为形态很像汉字中的“回”,故在本文中称之为回彤体。回形体分为开放回形体和闭合回形体,开放回形体印形体与外界相连通,一种形体按照方形螺旋路径由中心向外发散所形成的几何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体;闭合回形体则是回字形体以自身中心向外发散所形成的几何体,它的基本形态单元是首尾相接的。[图4-9]是回形体模型化示意图,其中(a)为商代晚期兽面纹虎足鼎的足部形态。该局部有多处使用回形体。通过简化、抽象,得出二维平面图形(b),(b)类似于青铜鼎纹饰中的勾连雷纹。使(b)立体化经过步骤(c),最终得到)r放回形体形态元素模型(d)。而图中步骤(a)、(b)、(c)、(e)、(f)则展示了闭合回形体形态元素模型的形成过程和结果。11)c)囤49回形体模型化示意图a青铜鼎足部b二维轮廓c开放回彤体宴体模型d开放回形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e闭合回形体卖体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f闭合回形体形态元素结构模型回形体作为中国传统形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建筑、家具、器物、服饰等方面都可以寻觅到它的身影。例如园林中的镂窗,明清武家具中的装饰,器物和服饰上的回纹图案等等,这些传统形态历经千年,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视觉审美,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硕十学何论文第四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4.2.7小结商周青铜鼎经过整体与局部的分析,其各部位形态可被总结归纳为六大类形态元素模型:凸、凹形立体、长方体与正方体、球体与球冠、圆柱体与圆台、棱柱与棱台、回形体。这六类形态元素模型是来自于青铜鼎,其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为产品注入了一种文化内涵,给予了产品特定的民族风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产品设计中的造型元素。4.3青铜鼎传统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4.3.1各单元形态元素模型类别和属性青铜鼎中所有形态元素模型按照中国传统形态和审美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方和圆。方、圆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既可以指平面图形,也可以用于立体形态。在前文归纳的各形态元素模型中,凸、凹形立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台、回形体都属于“方"的概念;而球体、球冠、。圆柱、圆台则属于“圆"的概念。凸、凹形立体方而坚硬。凸形立体呈凸起状,在整个形体中,凸点部位最为突出,也最容易引起注意。在设计过程中,凸形立体因为其视觉突出、触感强,常被应用于具有识别作用的触动部位。凹形立体表面有明显凹陷,给人可被填充的视觉语言,因此,经常应用于卡接部位。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方形立体,总特点是大面积呈现笔直平整的平面,给人以宽阔平整的视觉感受。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该特性可以应用于高科技产品的表面处理(例如抛光、拉丝等),这样可以和产品的科技感相呼应。棱柱方而多面,它的这一特性可以使其在产品的连接件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在同一产品中实现不同部位的连接,也可以在同系列的产品中实现组合,而且过度自然。棱台呈斗状,给人可以容积大,可以承载的语义。因此,可以被用作容器或其它。回形体是一个使用已久的中国传统形态,它的方形螺旋趋势具有极强的秩序美感,因此,它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自古以来,回纹、回形体就经常广泛地用于诸多领域。当代产品设计中,尤其是“中国风"的设计,还有沿袭回形体的作品。球体和球冠的共同特点是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动感,球体的运动性尤其突出。产品的活动部位或和运动相关的产品经常会使用这些形态。另外,由于人对球体的亲近性,儿童玩具中也会经常使用球体。圆柱是轴对称形体,该特性会使其本身产生自转。前文提到的传送带,还有水桶提手,门把手等等,都是利用了圆柱体形态上的特性。圆台由于自身上小下大的形态特征,使其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感。台基、物体底座等等都运用了圆台的视觉特性,使物体稳定、坚固。37堡圭兰堡兰三43篓塑兰墼星童望叁丝查重耋堡型墼塞兰2形态元素模型数据汇总表形态元素模型凸形立体形态特征结构功能应用特性应用图例。doL与’~一£P』■—凸起状一-。。‘…一一一一一触感突出便于识别可闭合可填充性体积感强宽阔平整凹形立体z91凹陷状长方体门二二L.J方体正方体笔直方正方棱柱’o。。《l,;蔫:呈斗形多向连接i多方向性棱台荔可装载性方形螺旋回形体向外发散——装饰性强传统性强球体璩…‘球冠圆圆台泠贼画④lE圆球体运动性强滚动圆o≥1国轴驴笮茱警荽38侧霍羹动视觉稳定转动稳定感群盛渺■譬n毋一卫图4—1o形态元素模型数据汇.巷表图片来源:作者收集自绘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第五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5.1创新应用原则工业设计应当属于泛义的文化的范畴¨…,而生活方式又是由通过造物的创造来完成的,因此设计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是从青铜鼎的形态中归纳出来的,是对青铜文化的一种总结,因此,将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应用于中国当代的产品设计中,使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这是为中国本土化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分为单元应用和组合应用。然而,无论是何种应用,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有序的优化的组合,这就需要创新应用原则的总体指导。5.1.1整体统一原则在创新应用中,单独的形态元素模型直接被用作产品外观的情况较少,因为这样会使产品外观单调和乏味。整体统一原则主要是针对组合应用而言,因此,多种形态元素模型结合于一体,就要既整体又统一。“整体"是要求几种形态元素模型组合后,产品外观整齐划一。“统一”意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形态之间相互呼应。整体和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整体主要是针对应用后产品的外观,统一是针对产品的内涵和意蕴。只有做到两者的统一,才能使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应用恰到好处,也使产品内涵得到更好地表达。5.1.2对比变化原则优秀的产品设计,必然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而深刻的印象依靠产品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对比且富有变化的产品外观,一方面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更大意义上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对比变化原则要求两种或更多的形态元素模型相互组合时,它们之间在形态上要有较为鲜明的对比,这样也是防止形态相似的组合使产品外观太过单调。除此以外,还要在对比的基础上做到相应的变化,即对比不突出时,要对形态元素模型进行变形处理(参见第四章4.2中各形态元素模型变形模式)。5.1.3突出重点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就是在在几种形态元素模型进行优化组合后,必定要有一个形态作为产品的主要形态,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结构也依附于主形态上。突出重点可以使产品形态更加的集中,也使用户更容易快速掌握该产品的功用和操作。突出重点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方面,还体现在产品文化内涵的传达方面。39竺圭兰;堡篁奎堑皇堇塑堡重堡塑丝查垩重堡型墼!!堑璧望一个没有灵魂的产品,其生命周期也是很短的。产品除了外观卜的重点,更大意义上是要突出产品最需要表达给用户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产品文化内涵表现为产品的设计风格。在产品设计中,文化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奥运产品为例,[图5-1]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f物福娃,福姓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熊猫、臧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圣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f37]孕蚤尝囊髻■崎P日●疃●‘■t睹☆■嚏0曹—唾■^‰^^h‘_n●IH图5-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com/OlympicGames图月来源:http://一.chlna—drilling很久以柬,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作为奥运产品,其设计就突出了形象和文化内涵。设计师把自然界中的形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娃娃结合在一起,增进了吉祥物的亲和力。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福娃给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让巾国的传统文化在1件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地传播。52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方法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仓4新应用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青铜鼎形态符号的直接应用。这类应用最为直接也是简单,就是将形态元素模型或青铜鼎整体造型几乎无修改地应用在产品外观上。二是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应用,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模式和组合应用。三是赋予产品青铜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上述三类应用方法从形式上是层层递进的,从精神内涵上是逐步升华的。521青铜鼎形态符号的直接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将青铜鼎形念符号直接应用于产品外观是最为简单和快速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要求被设计物与青铜鼎形忐符号之M要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样才能使其设计效果发挥到最好。这种要求可以是客观韵,也可以是人为的.大致分为两种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类型:第一,被设计物与青铜鼎之间客观存在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与青铜文化相关的标识,传承青铜文化的工艺品等等。第二,设计者满足委托方的设计要求或设计者强调展现青铜文化,将青铜鼎形态直接应用于产品设计过程。以第一种类型为例,虽然现有产品设计的案例极少,但是在标识设计中可以得到旁证。[图52]是河南安阳市商业银行(原安阳市城市信用社)的标识。该标识的设计和青铜鼎形态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足。整体来看,该标识的形象像铜钱,符合会融机构的特征。从局部来看,外围圆环内部是司母戊鼎的轮廓外形,象征着安阳市商业银行一言九鼎、诚信为本的理念。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司母戊鼎出土于安阳,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象征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与公司文化相融合,象征了安阳市商业银行深厚的公司文化和诚信恒久的信念。图5—2河南安阳市商业银行标识图5-3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擞图片来源:http:/1www,aycbbiz围片束;糸:hup:/mibalducom/zyphb/album/kem[图53]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也是青铜器形态在标识设计中的又一旁证。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在湖北武汉,是荆楚文化的繁盛之地。节徽图案以楚人祖先的乐器“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蚓。该设计把青铜器编钟的形态应用于标识的主体,把艺术节和荆楚文化结合于一体,使艺术节的层次和文化品味得到了提升。522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应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应用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各形态元素模型变形模式的应用i二是备形态元素模型的组合应用;三是前两个方面的综舍应用。第一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行,就是将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模式稍作调整应用于产品外观。第二个方面使多种形态元素模型组合于一体,让产品的外观美观,富于变化。第三个方面的综合应用是比较普遍的,因为当代产品设计中,来自于用户多方面的要求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因素。产品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本身韵形式——它必定不是单一形态能够完成的。下面就以图形示意的形式对以上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方面,将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模式稍作调整应用于产品外观。[图5-4]是长矍圭兰堡鎏塞工麻用以及现宴产品中形态的相似案例。篓圣耋窒星重堡塑丝查垄重堡型竺型堑堡里方体形态元素模型变形应用示意图,从图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长方体形态变形加㈡画图5—4长方体形态元素模型变形应用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第二方面,多种形态元素模型的组合使用,即两个以上的形态元素模型组台而成,形成一个新的复合形态。[图5-5]是多种形态元素模型组合使用示意图,其中分别使用了长方体、棱台、球冠三种形态元素模型。该方法的使用使产品外观更加丰富,层次更富于变化。<勿也彗隧,飞@图片采溽:作者自绘口篷喇图5-5多种形态元景模型组合使用示意图第i方面为综合应用,亦即前两个方面的混合使用。它将前两个方面有机融台在一起,但是又不是I}{『两者的机械相加,而是融会贯通了两者的方法精髓。[图5-6]是多种形态元素模型组合使用示意图,睦方体形态元素模型做了相应的变形,并且和圆柱体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形态结构紧凑又层次丰富,富有韵律美感。骊圊U图5-6综合应用示意Iit图片来菲:作者自绘堡圭兰堡鎏塞丝墨兰塑型重堡塑丝查垂茎篁型塑!!塑堡里[图5—7]是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变形应用针对性较强的笔者参赛实例,该设计荣获2007年首届牟国“虎牌”打火机下业设计大赛银奖。圈5—7青铜需形态元素模型变形应用毒赛实例图片来源:作者毒赛版面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璎的创新应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打火机形态单一,仅在机身图案上做出相应的变化,缺乏产品内涵。该款《古韵》打火机,其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青铜鼎中传统形态元素,赋予了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整体设计思路上来讲,打火机正是火种文明的传承载体,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和保存火种,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野蛮生活方式。中国青铜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设计中将两种文明有机融合,将火焰代表的自然能量和青铜鼎代表的人类智慧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当代产品设计中另一种新形式的天人合一。《古韵》打火机在设计环节的具体创作过程[如图5-8],分为四个步骤:第一,从功能出发,打火机机身大致确定为长方体。在此基础上添加细节,将长方体加工变形为凸形立体形态元素模型,初步确定了具有传统形态特征的外观;第二,为了使产品外观不过于单调,将凸形立体表面增加棱台形态,丰富了外观层次;第三,打火机结构大致划分为机身和盖子,两者分界线稍作变化,使其更富有韵律感;第四,在机身分界线圆心空缺中填入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形态,使其和整体形态相呼应。变形从功能出发⑦@@蠡曩㈣爹图结构划分:1.机身2.盖子机身添加装饰形态芳正视图改变分模线使富有韵律古韵打火机定稿形态图5—8《古韵》打火机设计环节创作过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从产品形态来讲,该设计运用到了多种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例如长方体、凸形立体、棱台、圆柱等等。长方体表现机械的刚硬;凸形立体和棱台使形态层次更加丰富;半圆柱体使机身分模线更富有韵律感。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步骤中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花形复合形态,其中心是多棱台,因此,它也属于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在应用原则方面,该设计基本符合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应用三大原则的要求。整体统一方面,凸形立体、棱台和花形复合形态和谐统一地相互组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产品外观既层次丰富,又整合集中。对比变化方面,几种形态元素模型之间面积和体积存在着极大的反差,使各种形态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对比。而几种形态之间的过度衔接使产品外观也自然形成了节奏性的变化;突出重点方面,花形复合形态可谓是整个产品外观的视觉重点,它是产品的点睛部分。然而,在产品外观中还有一个局部的重点,就是机身凸形立体的圆角部位。5.2.3青铜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青铜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意即脱离了单纯的符号化,将青铜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于产品的文化内涵之中。这种应用较之于前两种是隐性的,也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前两种应用都是有关于青铜鼎形态元素的,设计产品与青铜鼎形态之间会有直接的关联综合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形似”。而本小节所讨论的青铜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则是一种“神似”,即在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青铜文明的文化内涵,使产品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态特征,给中国本土化设计以另一种诠释。[图5-9]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4届本科毕业生卢非的作品《国宾车》。该设计比较清晰地展示了青铜器与他的设计作品《国宾车》之间的联系,他的灵感来源是青铜器给予的启示。这种启示是双重的,既有形态方面的,也有内涵方面的。从形态方面来讲,车的外观受到了青铜器形态的影响,把青铜器中方、棱角、圆台等等都应用于车身之上。其中方体作为车身主要形态,把青铜器浑厚、大气的特征转嫁于国宾车上。该设计基本符合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应用的三大原则,车的造型整体,细节处富于变化。车的前脸是该车设计的重点,方体突出了这一部位,其应用也做到了恰如其分。从内涵方面来讲,除了青铜器与国宾车都具有威严气魄的特征外,它们还共同拥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表。鼎在三代是被视为象征社稷的“重器”¨“。青铜鼎是青铜器中的重中之重,是国家权利和尊贵身份的象征。而当地的国宾车则是一个国家外交形象的象征,是用来接待外国来访国家元首和首脑的专用车辆。因此,将青铜文化注入国宾车,营造出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它在国宾车中的应用表示了对国外元首和首脑的尊重。另一方面,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展示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象征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共生和交融。该设计将青铜器的历史性与汽车的时代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二者的统一H…。45耋堡堡三里皇呈塑型至堡塑丝童垂重堡型墼!!塑里图5—9卢非《国宾车》图H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集*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5.3本章小结本章从创新的角度总结提出了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应用原则是为应用方法而归纳的总体指导框架,而应用方法也只能是在应用原则的总体指导下,再对形态元素模型进行重组和优化,两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l、创新应用原则分为三点:整体统一原则、对比变化原则、突出重点原则。这三个原则是相互递进的关系,然而三者也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2、创新应用方法分为青铜鼎形态符号的直接应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应用以及青铜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这三类应用方法从形式上是层层递进的,从精神内涵上是逐步升华的。47结论本论文是属于工业产品设计中造型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基础性研究。根据当代中国产品设计中文化创新不足的现状,通过对青铜器相关专著的解读,结合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青铜鼎形态展开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了青铜鼎整体和局部的形态元素,建立了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结合案例总结了其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本文旨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内涵,使产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为实现产品设计的本土化找到新思路。结合一些既有的传统造型和具体设计案例,分析了青铜鼎形态元素的应用对产品外观和其文化内涵的重要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古代三种传统美学思想(1)“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就是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要和平相处,达到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淀,这种。积淀深刻地烙印在国人的情感深处。(2)“师法自然"的思想:自然万物皆可成为人类模仿学习的对象,从中得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部分。这种思想已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并对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以及实践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u“。(3)“中和"的思想:“中和"是在“道"与“礼"的标准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道"指天意,“礼"是天意的具体化。中和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成为古代社会典范审美心理模式,一直占据有统治地位。2、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建立论文研究了商周时期青铜鼎的造型特征,总结了六大类形态元素模型:(1)凸、凹形立体(2)长方体、正方体(3)球体、球冠(4)圆柱体、圆台(5)棱柱、棱台(6)回形体上述六大类形态元素模型都是源自于青铜鼎的造型及延伸,是对青铜鼎整体和局部形态的提炼,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形态。3、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原则(1)整体统一原则:整体和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整体主要是针对应用后产品的外观,统一是针对产品的内涵和意蕴。只有做到两者的统一,才能使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应用恰到好处,也使产品内涵得到更好地表达。(2)对比变化原N-对比变化原则要求两种或更多的形态元素模型相互组合时,它们之间在形态上要有较为鲜明的对比,这样也是防止形态相似的组合使产品外观太过单调。(3)突出重点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就是在在几种形态元素模型进行优化组合后,必定要有一个形态作为产品的主要形态,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结构也依附于主形态上。突出重点可以使产品形态更加的集中,也可以使用户更容易快速掌握该产品的功用和操作。4、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创新应用方法(1)青铜鼎形态符号的直接应用:将青铜鼎形态符号直接应用于产品外观是最为简单和快速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要求被设计物与青铜鼎形态符号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性。(2)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应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的变形应用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各形态元素模型变形模式的应用;二是各形态元素模型的组合应用;三是前两个方面的综合应用。(3)青铜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即脱离了单纯的符号化,将青铜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于产品的文化内涵之中。前两种应用都可以概括为“形似"。而青铜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则是一种“神似’’,即在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青铜文明的文化内涵,使产品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态特征,给中国本土化设计以另一种诠释。由于研究时间稍有不足,加之涉及其他学科领域较广,因此,论文还存在一定的缺憾和不足。本文未对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进行细划分,创新应用方法中补充应用步骤会更完备。上述问题会在我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补充和完善。课题研究暂时告一段落了,然而我对青铜鼎的研究还意犹未尽。希望我的粗浅的研究能引起一些对中国产品设计本土化的思考。尚存不足和谬误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49参考文献n]王子怡.从“觚"到“觚不觚”古代道器设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艺术百家,2006,(6):57]Hickson,D.J.ExploringManagementAcrosstheWorld.London,1997]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7眩112I心]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99畸]Galbraith,J.K.NewIndustrialState,revisededition,London:Penguim,1978]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VolkerFischer.Munich.DesignNow:IndustryorArt,1989]高敏.产品造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53高敏.产品造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53畸口眵阳n]nv陈布瑾.由“制器尚象"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器物造型的影响[D].湖南:湖南大学,2004n1森文.道形器——论中国古代器物设计思想的起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5,(6):14I=I靳青万,赵国乾.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1997,30(5):38Ⅱo厶qu牛枝惠.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精神与样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6[14]万长林.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中和思想"[J].美术大观,2006,(8):143[15]陶悦.形态与空间艺术的美学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16]吴永健,王秉鉴.工业产品形态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17]戴端.形态语义与符号语言的物化同构探究[J].装饰,2004,(9):124[18]HamiIton,R.D.,Kashlak,R.J.Nationalinfluencesonmultinationalcorporationcontrolsystemselection,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1999,39(2):169[19]王培娟.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圆美”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20]森文.中国古代器物的造型设计思想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6,(2):12[21]朱和平.中国青铜器造型与装饰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2[22]吴新林,陈碧.商周礼器——青铜鼎的造物思想探微[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20(4):10[23]吴永健,王秉鉴.工业产品形态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0眩眨钉础眩眩眩眩呤呤印刀踟叫∞I眵幻眙朝呤钔呤l竺l朝印呤呤眵阻刀踟卯们l1.3周秦.商代方鼎[J].金属世界,1995,(6):22王永林.张力与黄金比例——方形画面的构成要素[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7,(6):91何政广.马列维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王俊民,李鼎.产品设计的形态观[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2):140高敏.产品造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54戴端.形态语义与符号语言的物化同构探究[J].装饰,2004,(9):124戴端.形态语义与符号语言的物化同构探究[J].装饰,2004,(9):12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3748Anderson,G.Selection,inB.Towers(ed.)Handbook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Oxford:BlackweH,1992Hampden—Turner,C.,Trompenaars,F.TheSevenCulturesofCapitalism,London:Piatkus,1993卜林森.产品设计与文化意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3):121张道一.张道一文集[M].教育出版社,1997,471-472杨大松.产品设计的形态观及形态品质塑造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http://www.beijin92008.cn/spirit/symb01s/mascots/n214067075.shtmlhttp://zx.cjn.cn/whyw/whywtp/200611/t223665.htm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Edward.B.Tylor.PrimitireCulture.London:J.Murray,1871.1致谢时光荏苒,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即将完成。掐指算来,接触工业设计已近七年。这其中,充满着酸甜苦辣,掺杂着痛苦与狂喜。但是当心灵每每迷失,总能从灵魂最深处的呐喊中觉醒,重新拾起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希望。感谢我的导师戴端教授,是您的赏识和悉一15指导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每一次前行中遇到挫折与困惑,总能从您的点拨和教诲中重拾决心和勇气。一日为师,终生不忘!此篇论文凝聚了两年多来学习的心得体会,亦是交予您的阶段性答卷。在此,还要感谢孙湘明教授对论文的指导,您让我懂得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去完成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要感谢喻德荣副教授、杨道陵副教授、张莉立副教授、黄智宇副教授、卢南副教授、刘磊老师、邹涛老师等。感谢工业设计系的领导和其他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还要感谢很多同学、朋友的热情关心、帮助和指正。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鼓励!特别感谢安阳殷墟博物苑工会李全庆老师在我实地调研中给予的帮助,感谢安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高健老师在古代工艺美术知识方面给予的指导。最后,感谢我的家乡安阳,是她三千三百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我对青铜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152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任勇威,戴端.浅析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的设计美学思想.Proceedings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oftheIndustrialDesign(Volume1/2).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参与课题:[1]参与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产品设计形态语义学》设计实践:[1]作品《古韵》获得2007年首届“虎牌”打火机全国工业设计大赛银奖商周青铜鼎形态元素模型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任勇威中南大学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535778.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