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式的中国光伏产业成长困境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MODERN ECON0MIC RESEARCH 主导式的中国光伏产业成长困境研究※ 陈昭锋 内容提要:主导式促进产业增长模式是我国光伏产业出现成长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主导式促 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地方主导着光伏产业的过度扩张、地方在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强势地位、对光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压抑倾向、光伏企业巨头具有对“依赖症” 我国光伏产业成长困境表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具有明显缺陷.难以为继 光伏产业可 持续发展能力要得到根本提高。必须摆脱对地方的依赖,走立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地方光伏产业主导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82(2013)07—0039—05 一、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困境 有效的扶持,包括税收和电价。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决定》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但中国光伏产业仅经过短短 几年就由新能源的优势产业陷入成长困境,出现“早 二、地方主导式下的中国光伏产业困境 地方主导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 绩效评价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一方面,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地方的有力扶持:另一方 面,对作用和市场机制关系的论争贯穿于经济理 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现有实践表明,在我国,推动 衰”现象。这一方面表现为基于投资促进的操作 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过度张扬。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上有过之无不及;另一方面表现为光伏企业高负债、 低利润、亏损严重甚至破产,高增长后的减产、停产与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地方行为模式又大多演 变成为地方主导式行为模式。地方主导式 行为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势存在,具有 必然性。但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证实.对经济 的干预越少越好。西方经济学主流理论经历了“ 再停产并存。我国光伏企业办得越多,负债规模越大。 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的报告揭示:在中国最大 l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 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主导式产业增长模式是我国成为光伏制造 大国而非光伏制造强国的重要原因。以增长为取向 至上”的结构主义、“市场至上”的新古典主义和“制度 至上”的新制度主义的复杂演变。亚当・斯密等所创 立的古典经济学主张“最好的便是最少的干预”。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是国家缺陷治理理论。这 表现为现实经济行为模式变异性很大。中国地 方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长期沿袭粗放 的地方行为在我国是一个普遍选择(王琚。 2004)。我国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行为 具有两面性.基于主导促进的产业集群具有低端 锁定倾向(胡大立,2013)。徐增宏(2012)认为,“产能 型经济增长模式,这决定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的地方行为模式的高变异倾向。主导式光 伏产业发展的地方行为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倾向。 (1)地方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内生 过剩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审批部门对宏观经济把握不 准,而地方的招商引资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 用。”史立山(2o12)认为,发展光伏发电主要面临两大 制约因素,一是电力管理的制约,二是缺乏科学 ※本文是南通市科技局2013年度软科学课题“基于知识产权示范市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南通市创新型城市发 展模式与实现途径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内生型机制研究:自主创新和国家价值链融合视角” (项目编号:12YJAZH007)的中间成果。 一39— 2013年第7期 的,与基于地区GDP或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地方 的直接扶持密不可分,由此,新余的光伏产业一跃成 长为江西省“三大干亿产业”第一号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余市《关于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 出了如下优惠:光伏企业投产后,上缴的企业所 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第一年至第二年按 100%、第三年至第八年按50%奖励给企业,其奖励资 金全部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彭小峰投资近30亿元的 赛维LDK公司成长在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本优势、 政绩考核机制高度吻合,也得到关于战略性 新兴产业促进发展的激励。地方这种行为模 式的内生性可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共同激励中 得到解释(周黎安,2004)。 (2)地方运用一切有利资源、条件为光伏产 业、光伏企业的本土集聚实施强势政治动员。无锡、 海宁等多个光伏交易市场建设失败之后,新余市 仍把光伏交易市场作为新余“一号工程”,中国新余光 伏交易市场招商书披露该市场历时2年、耗资2亿元。 新余市地方的优惠扶持条件包括:免装修费,免3 年租金,企业上缴所得税和地方留成部分的 90%及其他代征的地方税印花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新余市,这与新余市地方 全力扶持直接相关。因为新余市以财政作担保获得了 江西省国际投资信托公司l-2亿元融资给了赛维,江 西省财政又扶持3000万元、新余市再从城市经营节余 中拿出5000万元扶持。地方强势扶持光伏产业的 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滥用权 等地方留成部分的70%奖励给企业(期限3年)等。 (3)地方扶持光伏产业集聚的成功得到其他 地方的模仿响应。这种模仿的暂时成功促进了 力倾向。在新余市推动下,2008年,新余市光伏产 业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441.4亿元。201 1年赛维 上下游光伏企业有近百家。截至2012年6月30日,赛 维享受的税费返还高达3.55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扶 持。赛维所缴纳的优惠电价和正常工业电价之间的差 额基本上都是由买单(王璐,2012)。 我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增长及短暂繁荣,也加快了我国 光伏产业过早进入衰退。 (4)主导式促进光伏产业发展行为模式突破 了光伏产业发展的地区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的。 某种意义上,没有光伏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条 (3)光伏企业的好大喜功与地方GDP最大 化密切配合。形成了地方和光伏产业企业家的内 在性强力绑架机制。在光伏产业初始阶段的暴利、低 件支撑的地区实现了光伏企业和光伏产业的集聚。进 一步证明,主导式促进光伏产业发展行为模式的 有效性,是短期的。 门槛与各级地方促进其高速扩张的优惠和 手段体系的综合作用之下,光伏产业经历了发展阶 段的拥挤现象,形成了没有科技创新背景的企业集 中进入现象,如房地产商、纺织、代工企业争相进入光 伏产业,形成了供过于求的产能严重过剩局面。 2007—2010年,我国不少光伏企业由于受到地方 的“宠爱”而大势扩张。因为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光 伏企业既能最大可能地拉动当地GDP,又能解决万 人就业难题,还能创造千万甚至数亿元的地方税收。 2007年,无锡新区与尚德成立了领导小组,帮助尚德 电力解决在其产能扩张过程中的一切问题。无锡新 三、中国光伏产业主导式行为模式的特征 1.地方主导光伏产业的过度扩张 (1)地方的强势资源动员。地方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资源配置 条件,包括土地、金融、风险投资、财政、税收、配套企 业和产业等,形成了排斥市场竞争机制的促进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和创业企业资源配置的强势资源动员 。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地方规划,地方 找到了促进地区GDP强劲增长的另一个增长源。依托 赛维LDK,新余市先后引进了升阳光电太阳能电池、 瑞晶太阳能电池、纳尔太阳能灯具等1O多个投资过亿 元的项目。这就是各级地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还与尚德电力共同投资建设了尚德光伏产业基地。 2.地方主导模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 处于强势地位 乐此不疲、争相效仿的主要表现。光伏产业高峰期时, 地方通过过度的、直接的财政补贴(如电价补贴、 (1)光伏产业地方主导式促进发展模式以 “无锡模式”为先例。2006年尚德登陆纽交所之初曾 被外界誉为光伏产业发展的“无锡模式”。这种地方 行为模式对新兴产业具有“拔苗助长”的核心功 能。从更深层次看,过去两年中国光伏产业的星火燎 土地优惠和贷款贴息、税收返还、财政配套资金等)、干 预银行贷款、资源交换、产业园区等争抢光伏项目。 (2)赛维的成长与江西省和新余市各级地方 ——40—— M0DERN EC0N0MIC RESEARCH 原与地方的火上浇油都是国际上“错误的凯恩斯 主义”思潮煽风点火所致(陈其珏,2012)。这种地方政 府行为模式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强势 地位,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发展中,地方行 为模式一直处于核心或至少是与扶持企业等量齐观 201 1)提出,新能源产业饱受研发投资长期不足之苦, 目前无论是还是私营部门能源技术投资都不充 足。中国光伏产业研发投资低下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2)地方主导模式对扶持光伏企业积累自主 创新能力、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和培育本土市场方面进 展十分有限。国内光伏产业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 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 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由于战略性 新兴产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高附加值和国内市场需 的地位。以“无锡模式”为代表的我国促进光伏产业 发展的地方行为模式本质特征是进一步强化地 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强势地位和有为 方式。地方主导光伏企业沿袭传统经济增长方 式,主导力量超过了市场机制,光伏产业盲目产 求的内在要求。沿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促进战略 能扩张不仅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阵痛加剧。而且使 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地方行为模式具有诸多不适 我国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丧失了各种机会, 宜性甚至危害性。这决定了这种地方行为变异 并形成和激励了我国光伏企业轻视自主创新而推崇 的内生性。客观上,沿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促进 规模扩张的坏偏好。作为我国光伏产业集聚发展和 光伏产业发展的地方行为模式.只是拥有战略 领先地区,江苏向应用创新强省转型也才刚刚起步。 性新兴产业概念和高科技的“羊头”.光伏产业之间 (2)基于投资扩张的传统商业模式得益于地方政 形成了强互动机制。 府主导式的优惠扶持。地方优惠的实施,既 (3)次优甚至低级的目标替代导致光伏产业创新 以投资扩张的传统商业模式为根本导向,又固化了地 机制始终未能建立起来。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 方主导模式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强 主导模式.是将地区GDP增长、地区财政税收收入增 势地位。2009年到2011年,恒基伟业在吉林磐石、桂 长、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性集聚增长等目标替代 林、重庆涪陵、张家港、成都、江苏海安、河南宝丰、河 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目标体系。之所以产生目 北曹妃甸、独山经济开发区、大庆建有光伏基地,投资 标替代.是因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目标与地方政 超过500亿元。富士康在山西、江苏的太阳能近千亿 绩激励目标在很大范围内重合,地方及其主要官 元投资计划,得到了所在地各级地方的响应。但 员与光伏企业家和创业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地方政 目前来看,除了规划用地之外,并未有实质性的动作 府及其主要与光伏企业家和创业家的利益范围 (万晓晓.2012)。 重合,给地方主导模式提供了制度化基础。我国 (3)以标杆企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等为扶持对 不少光伏企业热衷于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 象,强化了地方主导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地 造技术。如,上海普罗所开发的PM法多晶硅提纯技术 方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设计上 实现了99.99995%的纯度.并将成本降低到6万元/ 轻视小企业的固有缺陷(印巧云,2012)。一方面,不 吨,仅为国外西门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这加剧了 少标杆企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受到所谓“资源换产 普遍轻视能处于光伏全球价值链的领先和控制地位 业”的地方压力和引诱,不得不在当地建厂以获 的主导技术研发倾向。无锡市帮助尚德争取了 取风能资源,之后再用资源去换订单;另一方面,出于 江苏省多个创新项目扶持资金,但并没有能推动尚 竞争的需要.产能提高才有可能承担大额订单、形成 德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光伏产业持续多年的 规模效益。江苏各级地方扶持和培育了国内知 暴利使得产业进入者根本不重视自有创新和研发投 名的光伏领军企业,有8家光伏企业在境外上市,5 人与积累.多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没有借助重大技术突 家企业销售排名全球前10强。 破实现产业创新,而是借助规模扩张进行成本竞争或 3.地方主导模式对光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价格竞争,这决定了光伏产业的不成熟和相应的地方 具有压抑倾向 促进行为模式的落后性、不适宜性、不成熟性、高 (1)作为准公品,研发投入一直是新能源产 变异倾向及其过渡性。 业的薄弱环节。虽然新能源研发增长明显,但仍然是 (4)极低的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产业全球价值链 研发投入的薄弱环节。美国能源创新理事会(AEIC, 的竞争优势低下。光伏的产业链大致可划分为上游 一41— 2013年第7期 (硅料、硅片)、中游(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下游 是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上越 (光伏电站等应用系统)三个部分,其中,工业硅料的 生产属于产业链中能耗高、污染严重、利润较少的一 环,其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 业硅料的提纯等技术密集型的区段.长期以来一直由 陷越深。在光伏产业目前的困境阶段,我国各级地方 又借助各种行政、财政和金融手段来干预。同样, 这些干预和手段体系也是超市场机制的甚至是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垄断,是产业链中毛利率最高的 部分。我国大多数光伏企业主要从事上游的单晶硅加 反市场机制的,因此,不仅这些干预和手段体系 对处于困境的光伏产业或企业没有太多作用,而且对 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异是“饮鸩止渴”。这 表现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政治经济一 体化”的模式缺陷。因为,本质上,目前我国光伏产业 的困境现象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过程。必须通过市场 机制才能化解。 (4)浮躁之风是导致产业早衰的重要因素。如不 工,产业层次比较低。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如江苏中 能、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虽然占据过各自 环节的世界第一地位.由于没有自主技术.始终没有形 成在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领导和控制地位。 4.地方主导式模式得到很多地方的推 崇和模仿 重视研发的积累性投入,片面追求产值最大;不重视 工艺和品质的持续改进.片面追求产量最大;不重视 核心竞争优势.片面追求投资和占地:不重视全球价 值链的领导与控制能力建设,片面追求产品开发速度 和依赖国外原料、技术和设备、市场。《太阳能光伏产 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创新目标,没有规定研 发投入规模及比重指标,表现出这种“浮躁之风”具有 顶层设计的强势支撑。因此,江苏光伏产业的规模竞 争优势与地方和光伏企业的粗放型投资模式有 直接关系。 5.寄望于地方施救是光伏企业的普遍心态 (1)地方主导式模式被大多数城市模仿。江 苏各级地方扶持尚德和新余市扶持赛维的 崛起模式极大刺激了其他地方,成为我国大多数 城市争相效仿的对象。光伏行业已被急功近利 的地方以不切合实际的速度吹成一个大大的泡 沫。尚德上市后半年,全国上百个城市争先恐后复制 无锡模式,出台光伏产业规划、建立光伏发展基地。 中国为了发展新能源,有18个省份、100多个城市把 促进太阳能、风能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郎咸 平,2012)。大多数城市的地方都争先恐后全力 扶持光伏产业,中国300多个城市的地方对光伏 产业发展情有独钟。 (2)基于GDP最大化的地方主导模式强化 (1)主导式产业扩张模式在催熟光伏产业的 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光伏产业引衰。多数光伏企业创 立与扩张都得到地方的特殊扶持与关照。如果 光伏产业或企业的成长或扩张不仅掌握在创业者或 创办人手上,而且掌握在地方、银行手上,光伏产 业泛滥和光伏企业破产的悲剧就具有明显的必然性 了。李俊峰(2012)提出,尚德并无明显高于同行的技 术专利,除了不断扩张以填充市场外.并无更好的办 法保住现有的地位。当然,在各级主导模式下迅 速成长又迅速衰退的新兴产业除了光伏行业外,还有 LED、风电和生物质能等。 (2)光伏巨头染上了“依赖症”。赛维和尚德 的“大而不倒”现象是这种“依赖症”的突出表现。 一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不合理布局。新余市能成为所 谓“中国新能源之都”,是地方力促的结果。如江 西赛维LDK短短两年多时间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 201 1年新余市新能源产值已超过钢铁。新能源成为 新余市第一大产业。 (3)地方主导模式与地方在控制光伏投 资过热上作为有限一一对应。一是没有控制意识,很 少有地方对光伏投资采取性:二是没有 控制能力;三是地方集群扶持起到程度不等的强 化投资扩张的负面作用:四是的放权:五是 地方主导模式对国内市场培育的作用有限。中 国光伏产业能在短短数年间高速增长与地方和 银行全力推动密切相关。在光伏产业起步阶段。我国 是标杆光伏企业或领军光伏企业普遍存在依赖地 方施救的选择。来自光伏行业高地江苏省的天 合光能、尚德和阿特斯阳光电力,联名向江苏、 各级地方形成了各种引导和扶持的激励或 手段(体系),刺激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过快增长模式。 这表明,各级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口号只 一省发出恳求信请求扶持。二是地方救助标 杆光伏企业或领军光伏企业大多采取非市场经济手 段。如赛维的债务危机已上演为“为企业兜债” 42— M0DERN ECON0MIC RESEARCH 的危机,新余市以财政收入为赛维的信托贷 得到根本提高,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地方行为模 款买单,江西省有关部门牵头国开行江西分行等 式变异的治理难以得到显著提高。现实中,由于地方 提供周转贷款20亿元.并为赛维解决用电难题、缩减 行为变异的客观存在。在没有内需大市场的有力 企业生产成本、物色可帮赛维渡过难关的“合作者”等 支撑下,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优秀的”难以存 “帮扶”(熊学慧,2012)。2012年无锡市协调几十亿元 在。中国光伏产业成长困境及其相应的大调整是市 贷款让尚德渡过难关,并要求各债权银行不要抽贷、 场供求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 停贷,为“尚德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建设银行 光伏产业发展中地方竞争的非理性行为。以及规 无锡支行向省分行汇报该行3亿多元贷款暂时安全 模企业、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的“依赖”的非理 (朱碉,2012)。2012年国开行公布的拟重点确保授信 性行为。建立理性的地方行为模式与市场机制 额度的l2家光伏企业名单中仍然有尚德和赛维。但 相融合的机制.促进地方行为模式的转型与创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救助是否会进一步加深光伏 新。以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有效性为重点.是构 巨头的“依赖症”。这也客观上表明,“大”企业对 建我国光伏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地方政绩最大化有正效用。因此“大”企业拥有 了绑架地方的能力。作为光伏标杆企业,赛维不 参考文献: 仅是新余市的一张名片,还拥有2万多名员工,涉及 1.郭庆旺、贾俊雪:《地方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 到社会就业与稳定。 稳定》,《管理世界12006年第5期。 (3)地方对标杆光伏企业或领军光伏企业重 2.王瑁:《增长取向的适应性调整:对地方行为演变 生的影响力有过高期望。客观上,光伏企业单纯依赖 的一种理论解释》,《管理世界12004年第8期。 行政手段施救的效果不可高估。2012年无锡对尚德 3.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诱因 的救助方案里.除银行贷款外,还有直接拨款。 及其突围》,《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2期。 4.周黎安:《晋升博弈中的激励与合作》,《经济 客观上,地方为企业负债“买单”的不合理行为会 研究)2004年第6期。 强化地方和企业市场的道德风险预期。闫焱 5.王璐:《赛维上半年税费返还近4亿吃补贴由来已 (2012)指出,赛维在财务上已经破产,只不过在 久》,《经济参考报12012年8月3日。 用纳税人的钱为其输着血,如低息贷款、电价补贴、免 6.陈其珏:《光伏业十年一梦沉浮录》,《上海证券报)2012 费的排污和无偿的土地使用等。 年9月7日。 7.万晓晓:《富士康重估光伏项目地方为其进驻煞 四、结论 费苦心》,《经济观察报)2012年10月21日。 主导式产业促进增长模式是我国光伏产业 8.印巧云:《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国外促进中小企 陷人成长困境的重要原因。光伏产业成长的早衰现 业发展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012年第6期。 9.郎咸平:《美国为何阻击中国企业》,BWCHINESE中文 象证明。主导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事倍功 网,2012年10月12日。 半.治理成本和代价居高不下。这表明促进战略 10.熊学慧:《赛维“不死”:享受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中 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具有明显缺陷。“诺 国经营报12012年8月4日。 斯悖论”认为,国家()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也 11.朱碉:《尚德反担保危机来袭:靠地方出手相救》, 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在光伏产业调整阶段,在企业大 《财经杂志)2012年8月13日。 面积亏损、行业萧条与各级地方施救的多种优惠 作者简介:陈昭锋,南通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南通大学 和手段体系的综合作用之下,光伏产业的市场机 科技与创新管理研究所所长(南通226007)。 制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 『责任编辑:侯祥鹏]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