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来源:保捱科技网
近二十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 殖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和工 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养殖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 较强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可提高饲料转化 率,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体重。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如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 菌、硝化细菌等,它们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 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将动物的排泄物、残存 饵料、浮游生物残体、化学药物等迅速分解为二氧化 碳、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 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 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 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 养殖病害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l5%~2O%,产量损失超过 1O0万吨。目前,主要使用药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一 些严重威胁养殖动物的病害,由于药物的使用而得到不 同程度的控制,但是也应该看到药物防治存在的弊端也 越来越明显,比如过度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细菌耐药 性增加,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导致 微生物的生态失调,产生二重感染,还使抗生素在生物 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 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2.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对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水体中存在着 大量的有益菌群,这些微生物可直接影响水质和水产养 殖,因而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环境中的有益菌群来改善养 殖生态环境,防治鱼虾蟹疾病以提高养殖产量。很多微 生态制剂中的细菌、真菌、微藻及其产物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是动物幼体和活饵料必需的营 养:动物消化道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有乳酸杆菌、双歧杆 菌、芽孢杆菌、拟杆菌等,这些菌群的存在及它们与宿 主之间的平衡,保证了宿主正常的代谢,为机体的生长 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促进了消化道 内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一系列营养成分的有效合成和 吸收利用,从而促进生长。如光合细菌(PSB)富含蛋白 质、多种维生素、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芽孢杆菌 还产生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类,协助动物 消化饵料。 微生态制剂中的细菌、真菌和微藻是生物降解的主 体内残留、富集,最终将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微生物制 剂在水产的应用很广,作用也很大,能减少污染,走可 持续的发展道路,为绿色养殖提供保障,为食品安全护 航。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在 水产上的应用。 1.微生态制荆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的生理代 谢特点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两方面。通过有益菌群 的正常代谢,产生乳酸、乙酸、丙酸等降低机体内环境 的pH值:产生过氧化氢杀灭一些潜在病原菌;产生一些 代谢产物使肠道内氨和胺的浓度下降;产生酶素促进物 质分解:合成B族维生素、产生抗菌物质;产生非特异 性免疫调节因子,提高动物抗体水平和巨嗜细菌活性, 其作用前提是有益菌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同时微生物 的夺氧和屏障作用也是其作用方式。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消化道内产生有益菌群,与致病 菌间就生存和繁殖的空间、时间、定居部位以及营养素 等展开竞争,抑制致病菌的生存、繁殖、定居以及附 着。有益菌与宿主粘膜上皮紧密结合生成致密性菌膜, 形成生物屏障;附着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上 要成员,可清除有机废物,改善水体环境。其中研究最 多,应用最广的是光合细菌(PSB)。光合细菌具有独特 的光合作用,它能比藻类更广泛地利用光能,能直接消 耗利用水中有机物、氨态氮,还可以利用硫化氢,并可 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亚盐等污染物,它虽然 不产生氧气,但可以通过降低水中的COD间接增加水中 溶氧。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清洁养殖模式是保持 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微生态制剂 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污染,小产生抗性,能有效地 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疾 病的发生,增进健康、促进生长,维持养殖生态平衡。 的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降 低生境内的pH等,产生过氧化氢,抑制病原菌:有的细 菌产生抗生素和细菌素,杀死病原菌。 有益细菌和真菌可作饵料添加剂,随着它们在动物 消化道内的繁衍,产生动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 质,如氨基酸、维生素、胆盐等。许多肠道有益菌具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