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3年第12期 (总第1092期)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l"Education Research&Appraisa1) No.12,2013 Serial NO.1092 ■人才培养模式 产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侯玲玲,张继河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育人优势出发,通过分析江西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现状,结合当前国家 相关部委倡导高校进行实践育人的背景,提出了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实践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71—03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 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社会企业、高校科研共同参与到教 学生活中去,“做中有学、学中有做”的一种教育模式l1_。 这一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实现了教学、科研、 生产三结合,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取长补 短、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了参加实践的机会。因此,产 学研合作教育是在国家、社会不断提倡大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一特殊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江西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情况,笔者 采用个案调查方式对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 学、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音乐表 演、会计学等十多个专业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 问卷3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82份,有效问卷回收 率为94%。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 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被调查对象中,仅9.84%的 学生听说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且学院组织过自己到企业 实训;56.56%的学生听说过,但没有参与过相应活动;更 有33.61%的学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一无所知,没听说 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由此可见,江西农业大学实施产学 研合作教育的力度及范围有限,学生们对产学研合作教 育的认识也不足。而学生对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 必要性认识调查,结果如下。 l20 l00 80 60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育人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 产学研合作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 统教育中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缺陷,实现了以培养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激发了学生参与 实践的热情。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研究 的过程中将会加强自身对科研实践的认识,了解实践与 创新的重要性,在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将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意识。 (二)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在掌握一定认知水平和 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实现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新问题,不断拓展新视野, 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 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 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 学生将会走出教室走进企业、科研院所等,学生所面对 的不再是单个教师,他们需要与学校、企业、机构等打交 道,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分工协作来完 成,这种以团体的形式参加科研实践创新活动,将会很 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收稿日期:2013—04—15 40 20 0 常: :》爱 必曩 一般 靛青必爱 l 数 l比翻 ll4 4O.43■ 46 23 8.16X 图1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由图1可知,基于该校学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认识 有限且参与机会较少的背景下,对他们进行产学研合作 教育概念的简要介绍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高达 75.54%的学生认为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必要或 非常有必要,说明学生们均有参与实践的迫切要求及希 望高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强烈意愿。 作者简介:侯玲玲(198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欠发达地区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证研究——以 ,江西省为例”(EIA080268)阶段性成果 71 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宣传与引导 学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产学 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引导者。然而该校师生对产学研合作 教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参与 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及教学的效果。因此,要顺利开展 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应对该校教师及学生进行思想上 的引导,要对学生加大宣传及引导,学校可通 过聘请专家讲座、安排师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较成 功的高校进行访问、举办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师生专题座 谈会、成立专门的实践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营造 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 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渠道,高校及企业科研机构等应 加大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方 面的投入,努力建设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高校可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 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等,在满足企业正常的科研 需要的同时,还能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 更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环境;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己的需 求培养所需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进入企业工 作,既缩短了员工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也为企业节省 了人才培养的资金。 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 不断提高师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 识。 学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只有不断增强学校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影响力,才能不断推动产学研合 作教育[2l。高校应冲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 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思想禁锢,深刻 认识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必须依托于社会与高校的紧密 联系及通力合作,树立起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让教 师与学生保证理论学习的同时走出教室,使教学形式与 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并密切联系企业、科研院 所,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外界力量来共同培养社会所需 的优秀人才。 (二)优化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1.优化课程设置。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学生 参加合作项目,会延长他们的正常学习时间,为了不影 响学生的正常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合作项目,高校需要 调整、修改课程,使课程设置更有弹性唧。因此,产学研合 作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多 样性、复杂性等特征,课程的设置可多元化,根据不同的 专业、学科及科研方式、实践方式等设置不同的课程,同 时还要体现专业知识面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课堂教 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2.改变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 生“封锁”在教室中,一味地专注理论知识的吸收,教学 方式单一。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应当使科研机构、企业 的文化及相关知识走进课堂教学中去,同时也要鼓励学 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科研院所、实践基地等,从而将教 室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基础知识与现 代科学相结合。 3.教学安排应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实践性教学是 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安排上要体现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相结合。一方面,实践性教 学应具有连续性,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精心安排相应实践 教学,直至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确保四年实 践教学环节不断线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应保证系统 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关系,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不仅要相结合还要形成系统,针对每个阶段、 每个年级、每个专业的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 同时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系 统、完整。 (三)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 产学研合作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为提高学生实践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广阔的校内外实习、实 践基地嘲。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也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 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开辟更多的与 践基地的开放性弥补了多数校外实践基地以实现经济 效益为目的,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不多的劣势。比起 校企合办的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更加贴近学生 及教师的实践需要。此外,高校之间可合作共享校内实 践平台,既方便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扩 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又为高校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等资源。 (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意识等 都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 应鼓励、引导教师更多地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不断适应 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 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应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机会,最 大可能地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可派出教师到合作企业、 科研院所参加实践学习,而企业、科研院所也可派相关 专家走进高校进行理论指导,通过沟通交流及互相学 习、指导,多途径、多方式培养高校“双师型”教师并不断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高校还可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 “双师型”教师既可以同时为企业、高校服务,又能不断 地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另一 方面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可在一 定程度上实现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相适应的人才,不至 于产生人才的浪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 的产生。 总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科研机 构、高校的共同支持与协作。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应在 互利共赢、协调发展、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等原则下,通过 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有机的结合,利用学校与企业、科 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学校、教师及学生 与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从而使学 生真正参与科研、实践,并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探析[J].肇庆 学院学报,2008,(6). [2]柳云飞等.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金陵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周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析与研究[-『].天津工业大学, 2002,(12). [4]张一尘,滕跃民,梁德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5]王永利.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J].江苏高教,201l,(2).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