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两层连铺
研发报告⼀.前⾔
⽔泥稳定碎⽯是半刚性基层的⼀种主要结构形式,具有整体性好、强度⾼、承载⼒⼤、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刷性等优点,成为⽬前公路基层的主要结构类型。但⽔泥稳定碎⽯在施⼯过程中分层摊铺,进⾏第⼆层摊铺需过7天养护期,施⼯周期长。过认真学习、研究,结合以前的施⼯经验,总结出底(下)基层、下(上)基层两层连续摊铺施⼯⽅法,从⽽缩短⼯期,节约养护成本。下⾯将该⼯法介绍如下:⼆.成果特点
现在公路路⾯结构⼀般分为底基层⽔泥稳定碎⽯、下基层⽔泥稳定碎⽯、上基层⽔泥稳定碎⽯+沥青混凝⼟或下基层⽔泥稳定碎⽯、上基层⽔泥稳定碎⽯+沥青混凝⼟。我们以第⼀种情况形成本⼯法。有以下特点:1.施⼯机械化程度⾼,⼈⼯劳动强度低;2.施⼯过程容易控制,施⼯质量容易保证;
3.须⽤两台拌合站进⾏混合料拌合,集中⼚拌,混合料质量容易控制;4.施⼯简便,⼯艺清晰易懂,施⼯⼈员容易控制;5.⽔泥须采⽤缓凝⽔泥;6.⼯序衔接紧凑,施⼯周期短。三.适⽤范围
本⼯法适⽤于公路或市政道路的底(下)基层碎⽯+下(上)基层碎⽯连续摊铺施⼯。四.施⼯原理
该⼯法是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进⾏底(下)基层碎⽯摊铺碾压,并在底(下)基层⽔稳碎⽯凝固前完成下(上)基层施⼯。五.施⼯机械设备及⼈员组织
1.进⾏⽔泥稳定碎⽯两层连铺配置机械如下表
2.⼈员组织
根据⼯序和质量控制要求,配备以下施⼯管理⼈员:2.1.现场负责⼈1名:负责各种事务协调处理;2.2.技术负责⼈1名:负责技术指导及监督;
2.3.质量负责⼈1名:负责各质量控制点控制有效,确保产品合格;2.4.机械调度员1名:合理调度各种机械,保证各⼯序衔接顺畅;2.5.收料员2名:负责现场签单收料及维持运输车秩序;2.6.现场试验员2名:负责现场压实度检测及混合料含⽔量等指标控制;
2.7.安全员1名:负责现场安全;
2.8.技术员4名:负责现场标⾼等技术指标控制;2.9.施⼯⼈员60名:负责施⼯⽣产⼯作。六.⼯艺流程及施⼯要点
1.⼯艺流程
施⼯准备→施⼯放样→底(下)基层碎⽯摊铺→碾压→下(上)基层碎⽯摊铺→碾压→覆盖洒⽔养⽣2.施⼯要点2.1.施⼯准备
(1)原材料质量检验。施⼯前应对拟⽤材料进⾏严格检验,并出具检测结果,作为备料依据。(2)确定施⼯配合⽐,并报监理审批。(3)机械设备进场,养护⽤品进场。
(4)⽔泥采⽤沂州⽔泥⼚产的“沂州牌”缓凝⽔泥,初凝时间为3⼩时以上,终凝时间为6⼩时以上。2.2.施⼯放样
(1)⾸先恢复路基中桩,加设边桩,直线段边桩间距为10⽶,曲线段边桩间距为5⽶,并在两侧路⾯边缘外0.5⽶设控制桩,⽤以挂钢丝绳控制基层碎⽯⾼程及摊铺厚度。
(2)⽔平测量。在两侧控制桩上标出基层各层标⾼和施⼯厚度(其松铺系数由试验段取得)。(3)对进场的摊铺机、压路机等施⼯机械进⾏试车,确保机械运转正常。2.3.混合料摊铺施⼯
料场启动⼀台拌合站按底基层施⼯配合⽐出料。两台摊铺机平⾏就位,先将下承层洒⽔湿润但不积⽔,运料车辆达到6—8辆时,开始底基层⽔泥稳定碎⽯的摊铺。将摊铺机的压板⾼度控制在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度,利⽤摊铺机在已设置的导线上,探杆传感器⾃动控制基层⾯纵横坡坡度,均匀摊铺。⾃卸车倒驶⾄摊铺机喂料⽃卸料,同时开动运输料器,待两侧挡板之间料量充⾜时,即开动摊铺机均匀地进⾏摊铺。当第⼀台摊铺机摊铺10-15⽶距离时第⼆台摊铺机开始摊铺,并且摊铺过程中⼀直保持上述距离,避免距离过远造成中间纵缝处理问题,距离太近容易造成摊铺机、运输车相互⼲扰影响。摊铺速度控制在2~3m/min。摊铺过程中要保持摊铺机的速度稳定,避免中途不必要的停机,在摊铺出50⽶左右长度时开始进⾏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碾压,曲线段如果超⾼时,由低侧向⾼侧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频低幅”的原则进⾏,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按照试验段取得参数进⾏。⾸先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静压⼀遍,碾压速度控制在
1.5km/h~2km/h,再由振动压路机振压两遍,碾压速度为2.0~2.5km/h,然后稳压⼀遍,碾压速度为2.0~3.0km/h,最后⽤胶轮压路机碾压两遍,收光轮迹。碾压完成后及时进⾏压实度检测,如有“弹簧”、“松散”、“起⽪”、“局部拥包”等现象,及时进⾏处理。
当底(下)基层摊铺碾压完成80~100⽶长施⼯段时开始
进⾏下(上)基层摊铺,由第⼆台拌合站出料。其摊铺机运⾏速度同底(下)基层摊铺施⼯,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按照试验段取得参数进⾏。在下基层施⼯时底基层也同时进⾏摊铺施⼯。2.4.覆盖洒⽔养⽣
第⼆层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覆盖洒⽔养⽣,养⽣期内确保湿润,养⽣期不少于7天,并实⾏交通管制,除养护车辆外禁⽌其他车辆通⾏。
⽔稳拌合站采⽤2台WCB600型拌合机,每⼩时产量为600T/台,摊铺机按2.3m/min速度摊铺计算,除去料车倒车时间,每⼩时有效⼯作时间约为40分钟,⽤混合料⽤量为:V=LAhg(1+w)L-施⼯长度A-施⼯宽度h-压实厚度g-混合料最⼤⼲密度w-混合料最佳含⽔量
92m×16.4m×0.15m×2.29×(1+0.05)=544T,现场摊铺速度与拌合站产量可以相互协调,避免了停机待料。摊铺机完成第⼀层施⼯需⽤1.2⼩时,完成第⼆层施⼯需⽤1.2⼩时,完全可以在⽔泥初凝时间(3⼩时)内完成摊铺碾压⼯作,并且平均压实度检测达到99.1%,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3.施⼯中应注意并解决的问题
3.1.重视试验段的铺设:因为⽔泥稳定碎⽯的施⼯配合
⽐只有通过试验段才能确定,同时其他施⼯⼯艺参数如松铺系数、摊铺速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均需通过试验段的施⼯才能确定,从⽽为⼤⾯积地展开施⼯奠定基础;
3.2.含⽔量控制:当实际含⽔量接近最佳含⽔量时,压实度才能保证;
3.3.平整度控制:摊铺机摊铺后,⾃检员及时⽤三⽶直尺或没有变形的铝合⾦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地⽅即时⽤⼈⼯整平,并对已形成的基层需及时检测;
3.4.压实度控制:若发现压实度不⾜的现象,及时补压避免留下隐患;
3.5.⼯作时间控制:在施⼯过程中合理安排、科学组织,密切各⼯序衔接,合理调度机械,⼀定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时间,必须在⽔泥初凝时间内完成碾压;
3.6.接缝处理:在摊铺混合料的末端,⽤挂线⽅法将剩余混合料⼈⼯找平,经压实后,将已碾压密实且⾼程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横向(与路中⼼垂直)垂直向下的断⾯,严禁采⽤斜接缝,并尽量减少横向⼯作缝。第⼆天摊铺前接头喷洒⾜量⽔泥浆。七.安全控制措施及质量控制措施1.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作是项⽬施⼯管理的重要内容,正确贯彻“安全为了⽣产,⽣产必须安全”及“安全第⼀,预防为主”的⽅针,建⽴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安全责任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检查1.1.加强安全教育,提⾼安全意识。
1.2.加强机械操作⼿的技能培训,熟悉机械的使⽤性能,减少机械故障发⽣和杜绝机械伤⼈事故发⽣。1.3.施⼯现场设定明显安全标志,并派专⼈指挥车辆,驾驶员必须服从指挥⼈员的指挥、调遗。1.4.严格执⾏机械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各种机械维修保养。
1.5.现场设专职安全员,佩带安全红袖章,负责安全隐患检查、排除⼯作。2.质量控制措施
本⼯法按照交通部颁布《公路⼯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的要求,具体如下:
2.1.严格实⾏交底制度,即项⽬部向施⼯队进⾏技术交底、施⼯队向各作业班组交底、作业班组向⼯⼈进⾏交底。2.2.加强各集料计量⼯作,确保混合料配合⽐准确;
2.3.测量放样准确,⽔准测量跟踪观测,确保⾼程、横坡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4.碾压要严格遵守先轻后重,先边后中,由低到⾼的原则,及时检查密实度,确保⼀次性碾压成型;2.5.终压完成后,应及时洒⽔养⽣,并保证养⽣期;2.6.试验员及时制作强度试件,并出具试验结果。⼋.应⽤⼯程及效益分析
由我单位承建的汤郯路⼯程第⼆合同段(K0+000~K24+381),路线全长24.381km,为沥青混凝⼟路⾯。全段路⾯结构形式有两种:⼀般补强路段,路⾯结构为:沥青混凝⼟上⾯层+粘层+沥青混凝⼟下⾯层+下封层+透层+上、下基层;挖除部分及⽼路加宽路段,路⾯结构为:沥青混凝⼟⾯层+粘层+沥青混凝⼟下⾯层+下封层+透层+上、下基层+底基层。上基层采⽤15cm⽔泥稳定碎⽯,下基层、底基层采⽤15cm⽔泥稳定砂掺碎⽯,其中两层⽔稳基层段长2.83Km,三层⽔稳基层路段长21.55Km,底基层33.8万平⽅⽶。在三层⽔稳路段我们就采⽤底基层+下基层连续摊铺法施⼯。经济效益⾮常可观,以每天正常摊铺700m计算,俱体分析如下:分层摊铺法费⽤表
两层连铺法费⽤表
由上表可清楚看出每700 m基层施⼯中,采⽤两层连铺法⽐分层摊铺法节省54650-35425=19225元,则整个汤郯公路第⼆合同段采⽤该法施⼯的底基层+下基层路段就节省了21550×(19225/700)=591855(元),并节约⼀半的⼯期,经济效益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