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假设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那么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那么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假设也。那么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唐宋家文集·曾巩文集》)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又咸小其官贴 .小:认为……小 B其逆自为虑如此 .逆:违背
C起居不违其节. 节:常规 D能行吾说者 .
说:主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②之二虫又何知 .
B①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C①其风气与中州异 .②其越之人幸也夫! .
D①官于南者多矣 .
②皆绝于天下 .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B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C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D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么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B;逆,预先。 2D,①②介词,在。A①动词,到;②代词,这。B①疑问代词,怎么;②疑问代词,什么。C,①代词,指南越;②副词,表推测。 3C
4(1)闽地、蜀地现在都已经改变了,而越地偏偏还保留着一些陋习,难道是越地习俗根本就改变不了吗?大概是来这里做官的人没有谁尽到他治理教化的责任啊!(注意关键词“陋”、“盖”、“致”和判断句式“……也”)
(2)古时候的人掌管一个乡或一个县,他那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够用来对乡民或县民熏陶升发,浸润洒布。现在统辖范围大的独掌一个州,怎么能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而不认真干一回呢?(注意关键词“为”、“专”、“小”)
(3)这样看来,二州交相使州致达到极点,它那施布的迅速,形势的近捷,能够讲得过来吗!(注意关键词“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