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铃薯退化原因及防退化技术研究

马铃薯退化原因及防退化技术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8年第1期工 作 研 究

DOI:10.16815/j.cnki.11-5436/s.2018.02.067

马铃薯退化原因及防退化技术研究

杨喜俊(吉林省四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吉林 四平 136000)摘要:针对马铃薯的退化现象,分别阐述了退化的原因、症状和防治退化的途径,介绍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生产无病毒种薯的生产技术,并对此提出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退化原因;防治途径;茎尖组织培养;良种繁育体系

杨喜俊. 马铃薯退化原因及防退化技术研究[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79.

一、马铃薯退化现象及原因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在其传到世界各地种植后,人们就发现在许多地方马铃薯的产量会逐年降低,同时植株变得矮小,并有花叶和卷叶等异常表现。1676年,英国人安迪松称这种表现为“退化”。马铃薯因种薯退化可造成减产30%-60%,甚至更多。

马铃薯的退化是由病毒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或遗传性的改变。但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温条件可加速退化过程或加重退化的危害,低温则可减轻危害。

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20多种,在中国常见的有7种,这些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就会引起各种病态和不同程度的减产。生产上马铃薯是用块茎无性繁的,病毒进入块茎后就可随块茎的种植使病毒代代相传。

病毒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接触、摩擦传毒和昆虫传毒。接触、摩擦传毒在种薯搬运等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田间健株与病株的叶片之间。人和农具在田间作业及强大的风力都有利于叶片间的接触传播。昆虫传播,主要以蚜虫为主,其他昆虫还有蝉、螨类、粉虱、蝗虫等。

二、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症状及病毒

1、花叶型症状 

引起马铃薯产业花叶症状的病毒很多,有X病毒、Y病毒、A病毒、M病毒、S病毒等。根据花叶程度可分为轻花叶、重花叶和皱缩花叶等。轻花叶症状轻,只是叶片颜色深浅不一,通常是由X病毒引起的。重花叶表现为叶片变小,有花叶,有时叶脉坏死,通常是由Y病毒引起的。皱缩花叶表现为花叶严重,有坏死斑,叶片变小,植株矮化,通常是由X、Y两种病毒共同侵染引起的。

2、卷叶症状 

叶片向上卷曲,一般基部叶片卷曲严重,最初感染时顶端叶片首先卷曲,重病株矮小、黄化,有的品种伴随着茎部和块茎维管束坏死。该症状是由卷叶病毒引起的。

三、马铃薯病毒病(退化)的防治途径

1、抗病毒育种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病毒有不同的抗性,因此,培育具有高度抗病毒、经济性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是防止退化的最经济有效措施。但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感染,给育种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茎尖脱毒

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马铃薯种薯生产上的一次变革。马铃薯病毒在植株体内分布不均匀,越靠近根、茎顶端越少。在一定的条件下,取马铃薯茎尖或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就可获得无病毒植株,经扩繁

就可得到能在生产上使用的无毒种薯。

3、实生薯利用

实生薯是指由开花结果的种子播种后产生的薯块。多数病毒都不能通过种子传播,因此可以通过实生苗繁育种薯。缺点是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差异大,不稳定。

4、防治蚜虫

防治蚜虫对防止卷叶病毒等的传播十分有效,尤其在马铃薯无病毒繁育体系中的各级种薯田,更应注意蚜虫防治。正规的种薯生产基地,都设在蚜虫少的高山或冷凉地区,或建立在有翅蚜不易降落的海岛,还可建立在以森林为天然屏障的隔离地带。5、淘汰病株病薯

通过大田症状观察,或早期诊断的方法,淘汰病株病薯,选留健康的马铃薯留种。

四、茎尖组织培养生产无病毒种薯技术

中国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开始为马铃薯原种基地提供大量无病毒植株,目前此技术发展较快。

1、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1)茎尖脱毒培养的取材 

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选择具有品种典型特征的、生育健壮的单株,结合产量情况及病毒检测,选择高产、病少的单株作为茎尖脱毒的基础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脱毒的效果。

(2)茎尖培养方法

材料消毒:用95%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溶液(漂白粉)对培养材料消毒。培养材料大多选用块茎上萌发出的嫩芽,长4 cm左右,幼叶未展开时切取。

茎尖培养:接种后,将试管中的茎尖放在培养室内培养。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1个月左右可以看到茎尖有明显地伸长。在形成小叶以后,可将茎尖转移到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4-5个月后能发育成有3-4个叶片的小植株,将小植株接单节切段,接种到培养基上扩繁。30天以后进一步扩繁。 2、无病毒苗和薯的快速繁殖技术

在以上介绍的茎尖培养中,最后只形成了少量的脱毒试管苗,加速繁殖大量脱毒苗和薯,是使其尽快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包括繁殖无毒苗、微型薯和脱毒小薯。

(1)繁殖无毒苗

无毒苗也是在无菌条件下繁殖。试管苗切段在接种5天左右生根,幼芽发出后10天左右可长成2-3片叶的小苗,1个月可长成7-8节的小植株,又可再次切段繁殖。每1节可切成1段,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试管苗繁殖得很快。如果1株苗每月切段繁殖1次,就可增加7-8倍,1年繁殖量为710个,即100亿个植株。

(2)生产无毒小薯

在保证脱毒苗完全无病的条件下,把脱毒苗从试管中移栽到防虫温室中即可生产无病毒小种薯,这就是原原种。在温室内每60天可收获1次小薯。

五、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马铃薯生产用种量非常大,而通过茎尖脱毒苗快繁获得原种数量有限,需要经过几个世代的扩繁,才能用于生产。在扩繁期间,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其他病源的再侵染。为了使脱毒种薯尽快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给农民足够的良种,必须建立规范的良种生产体系。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