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枯涸(hé) 沉淀(diàn) 戛然而止(jiá) ....

B.钦佩(qīn) 蓦然(mò) 媲美(pì) 姹紫嫣红(chà) ....

C.伎俩(jì) 顷刻(qǐnɡ) 迸射(bènɡ) 不屑置辩(xiè) ....

D.胆怯(què) 沉湎(miǎn) 瞋视(chēn) 屏气凝神(bǐnɡ)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默契 抉别 眼花瞭乱 海枯石烂

B.嘈杂 制裁 轻而易举 人声鼎沸

C.娴熟 幅射 月明风清 顾名思意

D.藉贯 荣膺 一泄千里 粗制滥造

1 / 13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树林》写得很深入,绝非浮光掠影地看看就能完....全领会。

B.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

D.三月中旬,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盐河风景观光带的绿化种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湖南农业大学“耘园”油菜花试验田里的油菜花相继开放,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B.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使长沙各墓园迎来今年清明集中祭扫首个小高峰,逾5万市民前往墓园祭祀故人。

C.虽然益生菌能够帮助肠道消化食物,消灭致病微生物,但切忌不要滥用益生菌。

D.中国选手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金牌,使国人对短道速滑项目的兴趣大大改善。

2 / 13

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反语)

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排比)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对偶)

6、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②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③文字是一道桥梁。

④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7、古诗文默写。

3 / 13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4 / 13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鼓:________ (2)再而衰 再:_________ ..

(3)望其旗靡 靡:________ (4)而绝其粮道 绝:_________ ..

(5)秦悉坑之 坑:________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甲]文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师不是“纵奇兵,佯败走”。(用原文语句填空)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言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5 / 13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智慧不会衰老

鲁先圣

①苏格拉底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人们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②苏格拉底本人从来也没有介意过自己长相的丑陋,他并不在乎自己出现在什么地方会给他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广场边,发表演讲,撒播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只要他一出现,整个城市似乎就动起来了,人们像时刻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围拢到他的身边。他立刻就成为城市的核心。大家不是围观嘲笑,而都是静静地听着他的演讲,感受他的智慧。

③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和丑都没有必要炫耀和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

④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是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

6 / 13

也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⑤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人以强悍粗犷为美,有的人欣赏杨柳细腰的纤弱,有的人喜欢丰腴富态的高贵,我们大家都是其中美的一种,没有什么真正的丑陋。美是一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什么议论,而是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人们走进自己的心灵,获得心灵的快乐和幸福。事实上,当时的苏格拉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全征服了人们,人们心目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高深智慧充满魅力的哲人。

⑥苏格拉底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而且这种美是永恒的,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美依然在全人类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⑦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幸福背道而驰。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客观地介绍了苏格拉底的长相和智慧,为下文的分析作好了必要的交代。

B.第⑤段指出美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主观感受,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而人们眼中的苏格拉底不仅不丑陋,还因为智慧高深而充满个人魅力。

C.文中反复将苏格拉底的外貌与智慧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智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7 / 13

D.本文意在告诉读者,要用智慧找到生活中的幸福和自信,无需注重外表。

2.下列内容不属于第⑥段中“这种美”的一项是( )

A.秦始皇运用自己的雄才大略,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B.曹雪芹耗尽心血创作的《红楼梦》,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D.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叶春雷

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

②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8年梅校长到了美国,管理清华大学庚款奖学金。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

8 / 13

是出了名的“老报”,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三百元。当时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薪一千二百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抱怨世态炎凉。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比起嗟来之物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

④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了。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

9 / 13

富豪大外交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子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⑤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那即使瓮牖绳枢、瓦灶绳床,也可以怡然自乐,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一样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原载《读书文摘》,有改动)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只有严苛地对待自己,才能活得有尊严。

B.尊严是自己给的。

C.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

D.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即使一文不名,也可以怡然自乐。

2.在本文的论证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10 / 13

A.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使用了事实论据。

B.选文第③段论证了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的道理。

C.选文第④段中“明白了这一点”中的“这”指的是“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

D.“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四、写作题(40分)

初中生活马上要结束了,细细回望这三年一千多个日子,你一定有许多感慨和思考,如果用一至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你的初中生活,你将选用哪些(个)词?

请以“我的初中生活关键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超过四个关键词。(2)思想健康,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不得抄袭。(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1 / 13

参:

D

B

B

A

C

B

(1)长烟落日孤城闭(2)酒酣胸胆尚开张(3)何妨吟啸且徐行(4)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5)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 击鼓进军 第二次 倒下 截断 埋

2.(1)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12 / 13

(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或不说他善于打仗)。

3.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4.曹刿是深入战场,在战场上根据实际情况用自己才能来分析战况;而赵括并未直接到战场,只是空谈如何打战,纸上谈兵,殊不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以失败告终。

1.D

2.A

3.智慧不像容貌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衰老,反而因受到世人的认可、接受和广泛传播而得到永恒,永远启迪着一代代的世人们感悟生活的真谛,找到人生的幸福。

1.B

2.D

3.B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