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共鸣 对话 开放 感悟

共鸣 对话 开放 感悟

来源:保捱科技网
共鸣 对话 开放 感悟

---我所探求的英语课

【论文摘要】英语课程改革呼唤着创新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新课标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备课深广度的挖掘以及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一种挑战。文章认为,给学生一堂共鸣、对话、开放、感悟的英语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开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的强化;启发学生感受别人的语言和情感,并从中受到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共鸣 对话 开放 感悟 新课标 英语课 引言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际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考、调查、体验、讨论、实践、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情感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学习策略,并不断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努力营造出开放、合作、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大部份在课堂里度

过,课堂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堂共鸣、对话、开放、感悟的英语课,让学生拥有一段快乐的英语学习时光。

一.给学生一堂共鸣的英语课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思想、情感、学养来决定的。教师应该带给课堂避开权力意志的温暖而又舒畅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在课堂上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行和威望甚至能决定学生对学科的喜厌,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教师是绝对权威或纯粹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且教师应同时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从多方面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高度发达,使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增强,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而且他们有时的确比老师强,和学生在一起,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教师尊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和启迪,学生会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表达他们对所爱戴的教师的关注与支持,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激发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并锤炼出敏锐触摸教材中隐含情感的能力,力求以和谐的音调,飞扬的文采和一张一弛的节奏把学生带入起伏跌宕的教学艺术情境中去,让教育充满智慧,让智慧彰显生命的个性与活力,师生时刻在快乐着大家的快乐,使课堂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精神和知识共享

的模式。

2.美妙的音乐引发生学生求知的共鸣

英语歌曲以其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上课之前,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或让学生放声歌唱,轻快的歌声会引领学生们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我还运用流行歌曲导入单元学习模式或教唱一些当下流行的且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歌曲,来强化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带来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Book 2 Unit 5和 Unit 6的学习时,我们选择了 Lemon Tree来配合单元教学,学生高唱“I’m driving around in my car, I’m driving too fast, I’m driving too far”等歌词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现在进行时态得到了快乐而潜意识的操练。The Day you Went Away的歌词涉及到Book2 Unit 9中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经过一周课时的反复操练,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轻松而自然地学会了新的知

3.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触发学生认知的共鸣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通过有声语言的感化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具有激发学生情感和认知上共鸣的辅助作用。所以,我经常会在屏幕上打出循环字幕:Welcome ! Let’s enjoy the 45 minutes! 并配以精美的图片,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学习 Book1 Unit 9时,Home Alone , Rush Hour等电影片断带领学生进入色彩缤纷、栩栩如生的电影世界。在进行Book 1 Unit

10的学习时,通过图画学习乐器名称后,我让学生欣赏用各种乐器弹奏的音乐或歌曲,猜乐器名称,又一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新学的知识在无意之中得到了巩固。多媒体的直观性和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Book 2 Unit 5有关动物名称时,我采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课件:远处有一黑色的物体在移动。我问学生:“What’s this?” 学生做出了各种猜测,说:“It’s a cat.”等等。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发现是panda, 接着panda坐在地上啃起了竹子,旁边出现了几只 birds,我又问:“Where is the panda ?”

学生又开始猜测,突然一只笼子罩住了panda 。旁边有人在草地上 reading、resting ,又有人在running 、shpping ,河里还有人在 boating ,学生回答:“It’s in the park”。 然后我又问:“Is it good to keep the panda in the cage in the park ? Would you like to put it in another better place ?” 画面上陆续出现了hills、 trees 、bamboo 等和一些 little animals ,学生自然说出:“It’s in the zoo.”. “Then what other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zoo? ”由此引出并补充学习了所有表示动物名称的词。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好奇的状态,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思维活跃,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给学生一堂对话的英语课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令学生努力完成自己课前编好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是“配角”,而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成为“观众”。一些教师已习惯了在课堂上一遍一遍的领读单词、课文,滔滔不绝地讲解英译中及不厌其烦地分析语法结构,还总是让学生把点点滴滴都认真地记下来,并要求他们课后一个一个地死记硬背。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近年来,我们虽然对“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但有许多好课表面上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实际上仍不能完全摆脱“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1.文本对话

“文本对话”本质上是学生与作者承载在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和技巧的对话。在Go for it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图片和背景知识,这些材料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深层次理解文本和文中人物的信息,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平时,我很注重读图对话,虽然这些问题都是明知故问,但对帮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对话意图是很有必要的。如,学习Book 2 Unit 8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问答,How many people can we see ?.Where are they?In the noodle house.What’s the woman’s job? How many specials can the man choose ? What are the specials ?自然过渡到与文本人物的对话。我还经常组织仿真实环境的对话或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例如,Book 2 Unit 12既是对祈使句的学习与巩固,也是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典型课例。我将课本中的School rulers

具体到班级的真人真情真事,臵学生于文本人物所处的情境之中,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从文本体验的角度看,文本对话还应重视学生与课本中人物的对话。我经常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构思故事结局或延续对话。只要课文是有关人物叙述的,我都会提出这样问题: If you were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or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 因为人的思维存在着严格的延续性,而且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顺着延伸的情境思考下去,所以,在学习 Book 1 Unit 5时,我为学生设计了 If you were the owner of the room ,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What do you want it to be like? 等问题。又如,在学习Book 2 Unit 9时,我要求学生Imagine yourself to be Old Harry . Tell the class what happened to you and what do you want others to do to help you 学生以文本中人物的身份,把Old Harry的孤独、失落和悲伤以及渴望帮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完成了主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体

验。另外,我常常引导学生在鉴赏文本的同时,发现文本之误、之瑕、之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教材Just for Fun部分也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提供了素材,我会ask Ss to explain where the

misunderstanding is in the conversation. Or What is funny about the cartoon ? 也会问Which sentence can bring us fun ?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what you thought ? 然后,展开评议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从而使人文素养得到了一些提高。

2.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两种因素之间的磨合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并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体验成功,品尝失败,从而得到提高和进步。因此,在与学生对话活动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提出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也会恰当地设臵一些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感,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和拓展视野,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例如,在学习Book 2 Unit 2有关问路的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 If you are a newer, how can you get to the West Lake from Radison Hotel? (2) When you get to Radison Hotel, what's the fiirst thing you will do? (3) Can you tell me if you don't know the way to the hotel, what you will do ? 这些仿真实环境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打开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师生对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予以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使学生知道他们学得怎么样,还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会及时

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毫不吝惜地对学生说: “You are great!” \"You are nearly right\" 等,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对非预测性情况随时作出机智的判断,在和谐的对话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师生对话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我会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并通过不断插话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提问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使学习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当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享受被赏识的快乐,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学习信心就会被激发,思想活跃,语言接受能力强,不断迸发出创造的

火花时,我们则站在欣赏的角度不断地创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生生对话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强化生生对话是教师尊重语言学习规律和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行为。所以,我几乎每天有针对性的布臵一位学生上台进行两分钟的daily report,内容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各自的差异进行安排,然后,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就演讲内容进行快速的自由问答。这种不给学生固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方法,既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又能培养他们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教师启发示范和学生模仿操练之后,我时常会启动chain/ 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操练模式,学生开展限时说词、造句、问答、讨论、报告、表演或竞赛。这样,既使大面积学生有均等的语言实践机会,而且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扩展了思维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学生探索的能力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对话交流是英语课堂上最为美丽的风景,而合作学习则能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和欣赏,从而使彼此共同处于愉快的交流氛围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根据班级及学生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组合形式开展合作教学,一般每个班44人左右,学生便以4-6人为一小组分为个8组。划分则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语言学习能力和英语知识水平分为1、2、3、4 5 6号,选出组长。同时,给每个小组一个英语名字,以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分完组,我们则对学生作必要的合作学习规则、技能等知识辅导,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在这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有凝聚力的学习活动。这种组合让每个成员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学生倍感轻松、自信,共同的学习目标,也让组内成员在与其他组的讨论竞赛中紧密团结,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生生对话,不管是两人的还是多人的,每个个体都是主角,自觉性要求较高,而且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得到帮助,建立自信,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给一堂开放的英语课

在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周围,教师要从传统的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角色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要注重设计贴近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开放的英语学习内容,给学生创设开放的空间和充分的展示机会。并拓展学生英语作业的形式,使课外作业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延1.让学生感受开放的内容和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我常常尝试着开放性地处理教材,把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形成有效有声有色的情景剧。并适当借鉴其他教材的内容,插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例如,在

Book 1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等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卓越英语Baby Outie 和 Gogo 英

语视频材料来补充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Book2 Unit 6时,我设法使静态的weather report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当一次电视播音员,播报中国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这不仅活化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我还比较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又如,学习Book 2 Unit11时,我从对节目的看法过渡到对节目中人物的看法,又设计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一段对话,再组织了一个对电视节目的调查,以调查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运用语言,然后通过3a 中,学生对饰品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各类时尚饰品的看法。最后,通过对Selfcheck部分有关一位外国老太太对生活的态度,对时尚的追求的一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就如何理解外国老太太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享受审美乐趣。另外,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我会先帮助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学生的表演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2.给学生创设开放的空间和充分的展示的机会

教师要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教室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场所,如,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时,我要求学生离开座位采访任何同学;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时,学生可根据意愿自主选择座位,再如,在Book2的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这个单元的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把教室当成一张大地图,根据教室的布臵及学生的座位安排,设臵了四条主街、六条林荫大道、十二个十字路口,每个学生代表一个地方,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模拟寻找地点。使课堂真正成为运用语言交际的场所。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开放的话题,让学生努力实践并充分展示自我。如,我根据Go

shopping with money这一内容,设臵了具有真实意义的论题: ①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ney?② Is it everything?学生们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Money is important but not everything. Because we can buy medicine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good health ; We can buy many books with money , but we can’t buy knowledge; We can buy beautiful clothes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beauty; We can buy friends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real friendship; We can buy joy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happiness…这种辩论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语言交际的环境,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并解决问题。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动能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如,在学习Book 1 Unit 5 时,我在作一些关于报纸排版设计,色彩搭配,报头等方面的指导后,要求学生合作编一份英文小报。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各小组通过图书阅览,电脑搜集相关信息,合作编成英文小报,然后,相互交流,收集张贴,供大家欣赏。又在设计ideal room / classroom / school活动中,学生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分别为学生颁发BEST ESIGNING 、BEST CREATION 、BEST ART 、BEST LANGUAGE、BEST COLOR 、BEST TOPIC 等奖项,学生从创造设计中找到乐趣和自信,更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3.给学生布臵开放性作业

传统的英语作业,只停留在抄单词,背对话,做习题等简单机械或纯语言形式的操练上,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不协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常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形式多样的、既紧扣教材又需要创造性发挥的课外作业。我时常引导学生随时留意观察周围生

活,随时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收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班内进行交流评比。学生渐渐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所收集的英语信息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食品、商品名称,如;Future Cola , JeansWest ,Nike ,Sportsman(斯波兹曼)等,以及各种卡通人物:Mickey Mouse,Donald Duck,Garfield等,还有的在报刊、书籍上摘抄了小诗、名人介绍和格言警句等。这种作业形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欲望。为了给学生一个畅谈自己喜、怒、哀、乐的舞台,给学生一个谈身边的人,诉说要求、表达渴望、观察社会、评头论足的阵地,我常常布臵随笔作业,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想写。我每天布臵学生以小组或居住区为单位组成“英语会话小组”,课后表演小品或对话,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另外,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学习英语,要求学生周日收看江苏综艺频道的“MTV学英语”、中国教育台的“空中外语学校”、十台的“希望英语”等节目,在课堂Warming-up这个环节中,我有时学生让介绍自己通过看电视、VCD或上网学到的英语知识。每过一段时间安排一节展示课,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知识到课堂上展示,并评选出英语“小博士”。这样的作业轻松、有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

四、给学生一堂感悟的英语课

《新课程标准》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语言运用能力的形式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体发展基础上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学生的感悟能力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这种感悟在课堂教学上至少应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 1.体验学习方式,感知多元知识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英语学习是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不要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我经常让学生展示自编的chant ,并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同时拍打节拍,从朗读中感受音素、语音和语调,体验语感、增强记忆效果。又如,在学生分组讨论Healthy Eating话题时,学生A说出bean curd;学生B说出pea green;学生C说出green pepper…,在大家都认为是可食用的健康食品但又苦于不识词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主动向教师求助或从词典查中找像海带(kelp)、菠菜(spinach)之类的词。

又如,学了if条件状语从句,我要求每个小组用if造句。有一个小组围绕if编了一段话,“If it is fine tomorrow,I’ll go for a picnic. If I go for a picnic, I’ll buy some fruit. IfI buy some fruit, I’ll go to the mall with my mother .If my mother goes with me , it’ll take her lots of money . If … ,…

.这样一些出彩的回答,也帮助学生感悟了if从句的时态关系。平时,新授结束后,我一般都会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疑的机会,给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学习和感悟的过程。再如,在学习 Book1 Unit 3 Number时,为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我放了一段各种车辆经过十字路口的录像,看了后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 学生发言积极,“I can see buse and ……” “ How many can you see? ” 学生答不上了, If you watch it again , can you count them ? Why not? What do you have to do ? 学生自然想到了小组合作,正确的答案随之而来,这使学生明白了在学习中要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同时,

英语素质在学生的共同合作中也得到了强化。

2.扩展育人价值,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也承担着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才的历史责任,不应单纯着眼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所以,教师不仅应把教材当作语言读本,还应当作情感和思想读本,扩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渗透德育教育。如,Book 3 Unit 3 中有生词 plan ,在引出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我班有一男生学习习惯差,动作磨蹭,到该交作业了,他总是茫然地瞪着两只大眼睛,似乎在问,“什么作业?”他叫 Harry。 在课堂上我问全班同学, “Can Harry finish his homework on time?” 当然同学们都说 “No.” 我问Why ? 同学们积极发言,以下是他们的想法:1.He always plays with friends for a long time.2.He doesn’t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 3.He always forgets to do his homework and does it slowly. 最后我针对那位学生的问题做了总结,He always plays first. But when it is time for him to hand in his homework. He finds his exercise book is empty. He plays for a long time. He has no time to finish his work. So he can’t finish his homework just because he doesn’t plan his work carefully. 同学们都已理解了新单词plan,学生们会心地笑了,那位Harry同学触动更大,他的的脸上明明白白写着一种“醒悟”,以后他做作业及时了,几乎没有拖拉现象。多次的苦口婆心不如上课时这几句简简单单的沟通。又如,在教学Book3 Unit5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片段:与学生进行一些对话,以引出birthday话题,;在谈到与学生庆祝生日时,我问:“Who do you want to give the first cake to? ”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我布臵了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人的生日。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至

于把第一块蛋糕分给谁,多数学生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及布臵调查身边亲人的生日的任务,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再如,在学习 Book2 unit 11 时 我们采用了备战辩论赛的形式,给出了一个老师,家长和学生们自己都关注的、同时也有些争议性的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udents that are on line?请学生自己选择正方或是反方,并且收集和整理支持自己观点的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被激发了,人人都想要张扬自我,并期待认可,有部分学生在课外获取了新的知识,得到了课外有效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随后我又给出What do you think of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good for us! 这个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提供辩论的理由,深刻地领会上网的危害。这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比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3.渗透中西方差异,感受多元文化

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为了确切理解和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教师应多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教“A cup of coffee?”“No, thanks.”时,我告诉学生,在国外做客,一般要按自身实际情况回答主人的问询。如,客人说:“No, thanks.”后,主人一般不会勉强客人,这与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的习俗有所不同。在教birthday present时,我建议学生在收到朋友送的礼物后,可当着朋友的面说“Thank you. What’s in it?”并打开包装盒,对朋友送的present表示欣赏和感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际,亲身感受真实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可有效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Book1Unit 10 Where do you go on

vacation ? 时,恰遇圣诞节,我向学生介绍Christmas的风俗习惯,组织学生开展“迎圣诞,交好友,送祝福”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至少结交五位好朋友,并收集和掌握“Christmas is coming.”“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Christmas present?”“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Christmas?”等交际用语 同时,要求学生自制精美的Christmas card ,并用英语写上自己的祝福。在学习 Book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后,又值Mid-autumn Day in China, 我就引导学生充分感受Thanksgiving Da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下载和播放有关该节日的影像片断,让学生阅读有关的英文介绍等。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中国有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a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 ,西方有Christmas Day

Thanksgiving Day .Easter and Holloween等传统节日,还了解中、西方人所采用的不同的庆祝方式。又如,Book2 Unit 11中,象Soap Opera 名称的来历都有着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一定的文化内涵,我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地去寻求和感悟这些重要又有趣的文化知识,这既是新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另外,学生还通过学习与单元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化礼俗等,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景和西方国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结束语

给学生一堂共鸣、对话、开放、感悟的英语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引领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开放的内容,启发学生感受别人的语言和情感,并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教学前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因此我将不断尝试和总结,使之更加完善。我真诚希望每一堂英语课都能以这样的要求去精心打造,帮助学生自然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快乐的英语学习时光!

参考文献:《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6期 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张丽晨《课堂教学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 科学出版社1999年 杜 威《民主主义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