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综合练习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综合练习试题

来源:保捱科技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综合练习试题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姐妹”的故事说明( )是儿童发展的因素。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2、结构主义提倡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是( )

A.开放式课程 B.支架式课程 C.封闭式课程 D.螺旋式课程

3、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玩 B.交际 C.活动 D.玩耍

4、以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问题的出发点,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D.幼儿园学科教学

第 1 页 共 11 页

5、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这是哪一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6、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育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那么就应该让幼儿自由的发展,不能进行任何干预,否则就了幼儿的自由。这主要违背了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的( )

A.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B.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C.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7、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的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是( )

A.家长开放日 B.家长接待日 C.咨询接待日 D.家长会

8、师幼关系较为稳定、同伴关系确立、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是属于哪一年龄班级生活的特点?(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9、过去的环境创设中,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都由教师完成,并且在环境布置的内容方面,通常考虑的是老师擅长什么就布置什么,幼儿常常被当作被动的受体。这主要违背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 )

A.挑战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第 2 页 共 11 页

C.适合性原则 D.丰富性原则

10、学前教育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始于(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1、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等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的( )

A.动态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适合性原则 D.效用性原则

12、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他的课程实施中主要采用( )

A.小组教学法 B.游戏法

C.整个教学法 D.故事教学法

13、实践中,有的教育者认为识字、唱歌、数数等是最重要的,至于和同伴的交往能力、身体发展等,都是无关紧要,可以忽视的。这主要违背了( )

A.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C.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14、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

A.课程方案评价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C.课程效果评价

第 3 页 共 11 页

D.课程教学评价

15、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16、通过教育使人们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理解的提升,对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即对于人类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贡献。这主要是指学前教育的( )

A.个人经济效益 B.社会经济效益 C.个人精神效益 D.社会精神效益

17、具有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等特点的学前教育形式是( )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18、不确定课程内容,没有固定教材或预定的“教育活动方案”,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以“项目活动”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特点?(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C.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D.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

19、从作用的层次来划分,学前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 )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派生功能

第 4 页 共 11 页

20、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这属于教学活动的( )

A.直接指导的方法 B.间接指导的方法 C.支架教学 D.合作教学

21、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除了具有生活节律性、保教渗透性、活动多样性、内外互动性外,还具有( )

A.制度的规范性 B.班级的组织性 C.年龄的统一性 D.活动的集体性

22、根据《礼记·内则》,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 )

A.6岁以前 B.8岁以前 C.9岁以前 D.10岁以前

23、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儿上”,它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 )

A.操作活动 B.活动空间 C.游戏活动 D.教学活动

24、因人施教的宗旨是让各种学习类型、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儿童( )

A.消灭学习上的差异,获得均衡发展 B.缩小学习上的差距,实现同步发展 C.显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D.取长补短,实现全面发展

25、系统地向家长讲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普及家庭教育常识的有效渠道是( )

A.家长会

B.家长委员会

第 5 页 共 11 页

C.家长学校 D.家园联系园地

26、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这是( )儿童的年龄特征。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27、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一样,都是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所不同的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语言经验 D.替代经验

28、实践中,有些幼儿园在布置环境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档,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最终却发现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主要违背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 )

A.挑战性原则 B.效用性原则 C.适合性原则 D.丰富性原则

29、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评价成果四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均由幼儿自己完成,教师只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及时的帮助或指导。这一幼儿教学模式是( )

A.活动模式 B.问题解决模式 C.发现法 D.方案设计法

30、在幼儿班级这一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年龄大与小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第 6 页 共 11 页

D.男女幼儿间的矛盾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因人施教: 2、教育生态学: 3、幼儿园区域活动: 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5、社会学前教育: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2、因人施教方案设计的具体运行程序有哪些?

3、简述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4、儿童是权利主体的含义。

5、简述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 7 页 共 11 页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假如你是小班班主任,你将如何进行班级生活指导?

2、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某幼儿教师对某幼儿进行家访,在与幼儿家长谈话时总是用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并不加解释;谈话过程中用比较的方法大讲该幼儿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突出表现,而该幼儿则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表现很坏。然后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要求该幼儿家长“必须对孩子严加管教”,要他向班上好的同学学习。孩子在场,该老师也不顾。结果,该家长当面痛骂了孩子;孩子生气,该家长又打了孩子。

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有关理论分析:该教师的家访谈话有何不妥?正确的做法应当如何?

第 8 页 共 11 页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C 2、D 3、C 4、D 5、C 6、D 7、B 8、C 9、B 10、C 11、A 12、C 13、A 14、B 15、C 16、D 17、B 18、B 19、D 20、A 21、B 22、D 23、A 24、D 25、A 26、C 27、A 28、B 29、D 30、C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因人施教: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学习风格、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多选择性,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教育。 2、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3、幼儿园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主要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第 9 页 共 11 页

5、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答:班级在幼儿的成长中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

积极影响:

(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消极影响:

(1)幼儿个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常常容易被集体的形象和利益所取代或掩盖。 (2)班级的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容易忽视幼儿的个体需要,班级成为幼儿自由活动的手段。

(3)教师容易忽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需要,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把幼儿放在活动的后面,容易使幼儿处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服从教师的计划安排,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

2、答:因人施教方案设计有如下具体运行程序。观察研究每个儿童→确定教育活动目标→分析教育活动目标→分析从属技能→确定起点行为→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实施形成性评价→微调→总结性评价。

3、答: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4、答:

一、儿童和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二、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三、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5、答: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预先计划并且事先对学生的接受行为有清楚的认识。 (2)把幼儿的注意引导到适宜的材料和活动上。

(3)幼儿在参加日常活动时,鼓励其建构性的同伴关系。 (4)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示范、复述和启发。 (5)耐心地工作直到幼儿完全掌握。

(6)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具体的反馈,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而不是一味地表扬。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答:小班幼儿班级处于家庭与幼儿园生活过渡与衔接的地位。班级是幼儿经历的第一个集体生活组织。幼儿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还可能受到分离焦虑的困扰。同时,小班幼儿对班级集体活动缺乏经验,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可能比较被动或不知所措。 (1)要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作。 (2)做好人园、离园的迎送工作。

第 10 页 共 11 页

(3)加强对幼儿的照顾。

(4)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 (5)以大带小。

(6)逐渐形成班级活动规则和日常生活的规律。 2、答: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

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

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

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

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1)不妥、错误之处:

该幼儿教师在在家访谈话中“总是用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并不加以解释”;谈话时口气居高临下,不符合尊重、平等、沟通、协商的要求;谈孩子缺点时,不注意方式方法--用比较的方法大讲其他幼儿的良好表现;还要求该幼儿家长必须对孩子严加管教;不考虑注意保护孩子的及家长的自尊心,孩子在场,也不顾,造家长打骂孩子。 (2)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家访谈话是切忌用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少用专业术语,对家长不理解的需加以解释;应本着尊重、平等、沟通、协商的态度;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忌用比较的方法,少谈或不谈别的儿童;要注意保护孩子及家长的自尊心,孩子在场,应注意谈话内容,以免出现不良局面。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