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7(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7(题后含

来源:保捱科技网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7 (题后

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 )有时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A.观察法 B.个案法 C.传记法 D.测验法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2. 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是 A.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 B.内导神经元 C.外导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

正确答案:A 解析:按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效应器的活动。中间神经元介于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许多脑结构就是由微回路组成的。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3. ( )表示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A.韦伯定律

B.费希纳对数定律 C.史蒂文斯幂定律 D.JN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4. 远处物体显得模糊,近处物体显得清晰,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A.眼的调节 B.线条透视 C.空气透视 D.纹理梯度

正确答案:C

解析: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线条透视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是趋于接近的知觉线索。运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运动范围大,远处物体运动范围小。运动透视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空气透视是指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不同。纹理梯度,又称结构极差,是指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客体的物理分布密度有规律地递缩变化。眼的调节是单眼非视觉线索,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隹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5. 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意识和注意

6. 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表述错误的是

A.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效果,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B.内隐记忆保存的时间比外显记忆短

C.记忆负荷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小,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大

D.外显记忆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内隐记忆受到的干扰较小

正确答案:B

解析:很多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显记忆的成绩下降很多,内隐记忆的消退则慢得多。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7.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目标 D.信念

正确答案:B

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目标,另外个人的认知会对动机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8. 学习外语时,本国语的语音具有( )作用。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高原现象 D.反馈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9. 有时候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引发冲突,不欢而散,这种情况下引起冲突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 B.参与者之间存在知觉偏差 C.参与者感受到不公 D.参与者受到威胁

正确答案:A

解析:竞争的活动容易引起冲突,而打牌等娱乐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因此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会引起冲突。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10. 人们在和他人接触时有时会产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时产生了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认知启发

正确答案:B

解析: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的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喜欢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本题应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11. 提出关于外部动机使用不当会抵消内在动机的这一观点的理论流派是( )。

A.成就动机理论 B.自我效能感理论 C.自我决定理论 D.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12.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环境”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霍尔

D.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C

解析:题中这句话的作者是霍尔,他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

13. 六一儿童节,某企业给家有学龄期子女的员工放假,让儿童能够和父母共度节日。根据生态系统理论,该企业的做法属于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的

A.微系统 B.中系统 C.外系统 D.宏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单位对于父母照顾子女的规定或提供的便利条件等。因此本题应选C。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

14. 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出现在 A.2岁左右 B.4岁左右 C.6岁左右 D.8岁左右

正确答案:B

解析:研究表明,12~24个月儿童的侵犯行为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即工具性攻击),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即敌意性攻击)出现在4岁左右。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

15. 小明为了探明某个数学原理而去学习,推动他学习的动机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错误学习动机 D.远景性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本身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以外的目的则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为了探明某个原理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6. 采用排除法控制额外变量时,会降低实验的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角度看,排除法确实有效,然而排除法把正常状态中存在的因素排除出去,其所得到的结果常常难以推广,因此影响了实验的外部效度。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

17. 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需要满足的标准不包括 A.简洁性 B.客观性 C.有效性 D.数量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三个标准:(1)有效性,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2)客观性,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3)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统计,并且量化的指标能进行比较。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

18. 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

A.推论 B.数据

C.外化解释 D.假设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

19. 在同伴关系上,以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期在( ) A.幼儿期 B.中学时期 C.小学时期 D.初中时期

正确答案:C

解析: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即团伙现象,表现为六七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需要有一个能够倾吐烦恼并能保守秘密的对象。这样,原先的团伙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①志趣相同;②烦恼相同;③性格相近;④能相互理解。 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20.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 )。 A.类别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正确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心理测验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在心理测验中,相等的单位是很难获得的。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依据一定法则转换为等距量表。 知识模块: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随机抽取80名高中生,询问他们对高中分文理科是赞成还是反对,以此考查他们对分科的意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是赞成分科的46人,反对分科的34人。

21. 欲考查学生对分科的意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合适的方法是 A.χ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正确答案:A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计数数据,试图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测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本题中的理论次数分布持两种意见的人数相等,各占50%)是否有差别,应该采用的是χ2检验。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22. 在上面的检验中,涉及的自由度是 A.79 B.39 C.2 D.1

正确答案:D

解析:卡方检验中自由度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调查中分类的项目数(本题中有两个,一个是赞成,一个是反对),二是计算理论次数时,用到的观察数目的统计量数(本题中用到总数80一个统计量,即将80除以2作为理论次数)。卡方检验时自由度是上述二个因素之差。因此,本题中卡方检验的自由度是1。故本题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23. 下列不属于分数合成的方法的是

A.线性转换 B.加权求和合成 C.多重回归 D.多重分段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数合成包括临床诊断、加权求和合成、多重回归和多重分段等方法。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24. 一班2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30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这两个班5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

A.70 B.74 C.75 D.76

正确答案:D

解析:计算这两个班50名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需要首先计算两个班的总分即70×20+80×30=3800,则两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描述统计

25. 我们在军事上利用一些手段可以对人和武器进行伪装,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不仅依赖于事物的物理特性,而且与人的需要、愿望、兴趣、任务、以往的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影响人知觉的过程和结果。军事上的伪装,其实就是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它主要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知识模块:知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