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的词语解释是: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东周[dōngzhōu]⒈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基础解释:朝代,公元前-公元前,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东周的词语解释是: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东周[dōngzhōu]⒈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基础解释:朝代,公元前-公元前,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简体是:东周。 词性是:名词。 结构是:东(独体结构)周(半包围结构)。 繁体是:東周。 拼音是:dōng zhōu。 注音是:ㄉㄨㄥㄓㄡ。
关于东周的词语
径一周三 庄周梦碟 大费周折 周贫济老 梦见周公 周游列国 周郎顾曲 函盖充周 款曲周至 周而不比
关于东周的诗词
《长安感怀·此心只欲作东周》 《贺新郎(游水东周家花园)》 《初下东周赠孟郊》
关于东周的造句
1、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今古奇观》,朱子的《朱文公文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
2、东周双骄,你们也在这里,素闻你们娇艳无双,今天我可要好好欣赏一番。
3、把“玄鸟生商”作为商族起源说是东周人的假说讹传,仅是一种神话传说。
4、东周衰世,诸侯力征,欲图霸业,天子不能制。
5、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
关于东周的成语
朋党比周 周贫济老 周郎顾曲 庄周梦碟 周葅楚芰 周游列国 函盖充周 周而不比 款曲周至 阿党比周
东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其间战国时代,作为政权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引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东周。”⒉战国时代的小国名。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传至惠公,乃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后为秦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
二、网络解释
东周(中国历史朝代)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综合释义: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其间战国时代,作为政权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东周。”战国时代的小国名。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传至惠公,乃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后为秦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东周[朝代名。(公元前@@@@@~前@@@@@)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朝代名。(公元前@@@@@~前@@@@@)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汉语大词典:(1).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其间战国时代,作为政权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2).战国时代的小国名。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传至惠公,乃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后为秦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国语辞典: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东周[dōngzhōu]⒈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辞典修订版:朝代名。(公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