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11日星期日8:30我打开电视,观看于丹老师讲座《感恩教育》。
开始时,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与大树的故事,把家长喻为大树,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中,都不惜一切,想方设法让孩子快乐,而年少无知的我们,却把这当做是自己生命应得的报酬。直到父母老去,我们满头白发,历经生活,才懂得回到最初的起点,陪父母走完这剩下的年华。我不禁垂下头,惭愧不已。
电视中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竟彻夜痛苦;赖东进,父母全盲,母亲又伴有智障,但他仍然坚信生活,勇敢的活下去,他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瞎,但给了我生命,至今我还跪着给他们喂饭;我还感谢苦难命运,是苦难的磨练给了我磨练,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我听到这,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为了我,常常彻夜难眠,我真是太蠢了,对父母如此的付出,不索取一丝丝报酬,只为我的付出,竟不予以一点回报。现在,我好恨,好恨自己。我必须要帮父母去做些什么。不知不觉,有咸咸的液体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
待模糊的眼眶渐渐清晰后,于丹老师开始分解人的含义“一个单立人,一个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都是两两交往,如若一份痛苦两个人分担,那么痛苦就减少了一半:一份喜悦,两个人分享,那么喜悦就会更多。我一直都坚信着这个真理,相信“仁”。
此时屏幕上多出一行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曾说过“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我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着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于丹老师的声音再度传到我的耳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把这句话,死死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会因这句话而有某个巨大的成就。
接着,老师说社会是滚开滚开的水,不会因为同情或喜欢谁而变得温情脉脉。闻之,我重重的点头,只我生活的这些年里,我就感受到了社会的无情和冷酷。父母总在我们出生时,给予太多的美好,让我们不知夜的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长大成人,就会拥有美好的生活,可当我们真正的融入生活时,才知道生活并不是七彩糖,而是五味瓶。
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个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感恩教育》,我懂得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看着父母那两鬓斑白的白发,我才意识到自己为父母做的太少太少,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爸妈不再年轻,不再身强力壮,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背更弯了,脸上的皱纹又深了,双手上的老茧厚了许多······
自己的父母在任丘的一个小村落生活,离我工作的城市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以前我总是以工作压力大,生活的琐事太多为理由,回家的次数很少,父母也很理解,每次都是在电话里语重心长的说:“家里没事,我们都很好,不用你记挂。你自己注意身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主动回过家,常回家看看,变成了常给家打打电话。那是上个月的事情,儿子在学校打电话回来告诉我,周六不回家来了,一起去同学家学习英语,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同意了。因为儿子每周才回来一次,去同学家就意味着我要半个月才能看到他,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很想念儿子,每周六和儿子聊聊学习的情况是我必须做的,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工作中的压力在和儿子的笑声中逝去。
周日那天我实在控制不住,还是给儿子打了电话,希望他回来,因为我很想他,都一周没有看见他了,儿子在电话里说:“妈妈,其实我也很想念你,但是我要在同学家补习英语,下周就回去了,我长大了,你别担心,我昨天给姥姥打电话了,你要是今天没事就去看看那姥姥吧,她好像感冒了,我听到她咳嗽啦,你才几天没看到我就想我,那你是姥姥的女儿,姥姥不就更想你啦。”儿子兴奋的放了电话,是呀,我也是做儿女的,怎么只顾着想念自己的孩子,却忘记了远方的父母也同样的想念和记挂着我——他们的女儿呢。
我才一周没有看到儿子就想念的睡不好觉,那我的父母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会是怎样的心情想念我们这些不在身边尽孝的儿女呢,我马上到超市给父母买了礼物,坐车回家看望父母,一路的风景,和我的心情一样舒畅,那天父母格外的高兴······从那时候起,我不在找任何理由,不再给自己任何借口,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挤出来的时间,尽孝道不是儿女买的礼物多少,而是帮爸爸妈妈捶捶背、洗洗碗,聊聊家常。
坐在熟悉的饭桌旁,那一桌香甜可口的饭菜是妈妈亲手做的,那幸福的味道溢满了小屋。妈妈抱着弟弟家的小笑笑,一边逗着一边喂着饭菜,我们围坐在桌子旁,大口大口地吃着这一桌子的美食,爸妈脸上舒展着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