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7

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7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__年3月27日,福建省教育厅等18个部门对20__年“最美资助人”和“最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进行表彰。在“最美资助人”的名单的第一行,有这样一位老人,怀着一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困难学生群体的善良之心,书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故事。

  他叫左,福建省纪委原副,今年76岁高龄。11年来,他义卖书画作品280多幅,募集助学善款近500万元,资助52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

  笔墨丹青铺就学子坦途

  左出生在宁德市蕉城区的一个贫民家里,1945年,他父亲患病早逝,母亲坚强地把孩子养大。左xx8岁时,母亲打定主意送他去读书,感恩的情愫很早就在他年幼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左说:我是幸运的,当时,国家刚,对在校生实施助学金,我就是靠助学金念完中学的,应该说,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是党和人民给予的。

  1963年,高中毕业的左,在学雷锋的高峰阶段参加了人民,从战士、班长、指导员、参谋直至后来的师政委。转业地方后任福州市纪委、省纪委副以及省常委、法制委委员。贫困而自立的成长历程,和地方的工作经历,锻造了左坚毅、正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长期的工作实践让他深深感到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性。同时,当他在工作中接触到大山里的贫困家庭,看到由于山区生活困难,许多孩子早早辍学,过早踏入社会,影响了家庭脱贫致富,他下决心将资助贫困学子上学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

  20__年,左即将退休,他知道仍然有很多贫困学子需要帮助,而自己的工资毕竟有限,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大学,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爱好书画艺术的他,想到了书画义卖捐资助学的点子。

  20__年1月,在热心慈善人士支持下,他将几年来辛苦创作的105幅字画,在老家宁德市蕉城区进行义卖,募集善款32万元,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宁德蕉城乐善助学促进会”,当年就资助22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了大学。

  20__年,正在漳州师范学院就读的钟,父亲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住院,做了两次手术,保住了性命,却差点变成植物人。母亲有点精神方面的疾病,弟弟又还在上学。堪忧的家境,让钟求学路前途茫茫。左在乐善助学活动中了解到她的情况,将她列为资助对象,圆了她的大学梦。

  受助学生杨清晰记得,20__年8月25日,她和其他59名贫困大学生一起从“左爷爷”的手中各领到了3000元爱心助学金。“这就像及时雨”杨告诉记者,这让濒临失学的她重续了大学梦。

  刚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不久的陈华十分感慨。她说:“读书有时难免遇到情绪低落,但一想到这笔钱,想到‘左爷爷’

  人家非亲非故为什么要资助你?我就恍悟过来了,决心把书读好。”在校期间,她年年获得奖学金,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当地红十字会志愿者活动,也在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

  “能多资助一个孩子上大学,就能多解决一个家庭的困难,就为社会多培养了一个人才。”这是左常说的话。走进左客厅,一组梅、兰、竹、菊水墨画格外引人注目。在左老笔下,梅的高洁,兰的空幽,竹的风骨,菊的清贞,通过细腻的笔触,层层渲染的色彩,艳丽多姿生机勃勃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告诉记者,他将继续在书法和国画创作上潜心研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慈善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

  书画有价,爱心无价,书画有形,真情无形。左用画笔,为四季的美景留下了笔墨印迹,也为一个个寒门学子画出了求学的坦途。

  随时援助帮困难学生解燃眉之急

  “孩子,别担心,爷爷会帮你的。”

  那是孙嵋鸿第一次见到左。孙嵋鸿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两个兄弟因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年近80岁的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大小事全靠她的母亲打理。她的父亲则为一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由于长期劳累过度,父亲于前年因患肺癌不幸离开了他们。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塌下,一家人陷入了绝望。

  当意外的出现让这个柔弱的小姑娘准备放弃升学机会,挑起家里重担时,是左伸出的援手让她看到了希望。左知道后当即自己捐出3000元,还协调从乐善助学基金中捐赠6000元,解了孙嵋鸿一家的燃眉之急,同时他积极对接协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孙嵋鸿家庭争取到3万元补助。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碰到这样的好,我与全家都记得这份恩情,将来有能力了也要像他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家庭。”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孙嵋鸿仍然心怀感激。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帮助受助学子度过生活的难关,20__年6月,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贫困家庭念高中的17岁女孩雷惠斌遭遇了死神的威胁,她身患尿毒症和红斑狼疮两种重疾,需要血液透析换血,巨额的医疗费让她的父母坐立不安。左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回乡,从个人创办的乐善助学促进会基金里拿出两万元资助雷惠斌治病,又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几千元汇给她,并安慰她要好好配合医生治好病。为了给孩子治病,左还发出倡议,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雷惠斌渡过难关。坚强的雷惠斌终于战胜了病魔。

  左自己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当听到受助学子遇到困难时他毫不迟疑冲在前面,也不记得多少回,当了解到受助学子有经济上的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救助金。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受助学生能够将关爱化作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将来回报社会就足够了。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很多受助学子将“左爷爷”当做最亲的人,经常和他分享学习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当收到孩子们来信中讲到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左都毫无怨言地给他的孩子们寄钱去,并且一定要附上信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苦难。

  正如受资助学子钟在给左信中所写的:“感谢您的帮助,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见了新的曙光。金钱有价,情谊无价,它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而且在精神上不断鼓励与支持着我们,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

  语重心长激励学子奋发有为

  对左而言,钱的资助只是一部分,而更重要的,他想给孩子们带去精神的力量。

  每当金榜题名那天,“左爷爷”都要对学子们表示祝贺,他说,乐善助学是一项关注民生、关心教育、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希望受助学生能把社会的关爱化作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化作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自觉行动。

  11年来,每年发放资助金的时候,左都会为孩子们开一场座谈会,对他们讲道理、提要求。

  对于即将走进校门的学子,左常叮嘱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门,是真正人生的开始,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分辨是非,排除各种干扰与诱惑,随时准备接受艰苦磨炼。

  “将来不论在党政机关还是自谋职业,知识是决定因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左经常提醒受助的在校学生要勤奋学习,大学生首要任务是读书实践、掌握知识,要勤奋,勤能补拙,勿仗着聪明而懈怠。学习中会遇到多种困难,要有思想准备,一帆风顺时不要得意忘形,一波三折时不必灰心丧气,要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对即将参加工作的受助学子,他常常教导他们要有远大理想,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学习与奉献,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只有确定了方向,坚定不移,锲而不舍,把握精彩的今天,才能走进灿烂的明天。

  一路走来,左把这些资助过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在他们困难的时候送去关爱,在迷惑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方向,看着他们飞翔。

  前些年,有个受助大学生报考化学专业,读了一年认为专业不好,不想继续读下去,左听闻后很是焦急,趁着这名学生春节回家的机会,特地找到这名学生跟他分析专业利弊和未来前景,经过开导,这名受助学生最终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在了解到有名受助学生因受到不好环境的影响,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的情况后,左找到他交心谈心,督促他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左给多名受助大学生写信、打电话,讲解十九大精神,鼓励他们作为年轻一代,要担起新时代新使命,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十余年来,左最欣慰地是,他资助的孩子不仅在校成绩优异,出来工作创业,表现都不错。他说,做慈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更不是为了让大家觉得他这一路多么地辛苦,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等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身边的人。

  积极发动让更多人奉献爱心

  “没有什么能比贫困学生不失学更让我快乐。”这是左常说的一句话。

  20__年夏天,左因创作大量书画用眼过度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手术过后,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少写字作画,保护好眼睛。但他刚出院没几天,就重新拿起画笔。心疼左身体的太太,责怪他不该这么不注意自已的身体,可他总对家人说:“我辛苦一阵子,所换来的是可能帮助一个人改变一辈子命运的机会,因此,我很快乐。”

  而如今,他将这种乐善好捐的快乐,传递给了更多人。

  当年他资助的第一批22个农村农村大学生,已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奉献社会。在左感染下,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慈善接力,他们或出钱,或出力,为贫困学子伸援手。

  宁德市蕉城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从20__年开始,每年都进村入户,了解核实贫困生家庭情况,协助当地把需要受助学生及时汇总上报。左对志愿者们说:“谢谢你们这么辛苦劳动。”志愿者们回答道,“您年纪这么大还为贫困学生四处奔走,不断创作书画作品,我们跑跑腿不算什么。”

  11年来,左共举办过5次义卖活动,每次都携家人一起去布置会场,张罗义卖活动中的具体事情。他堂弟左允斌每次助学都发动爱心人士来参加。乐善助学十周年活动,他堂弟左允文捐出8万元。在左带动下,蕉城区委文明办、区民政局、区教育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慈善蕉城爱心联盟”,参与助学、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

  福州东方投资公司董事长丁宁,了解左助学事迹后,发动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助学活动,在20__年左助学十周年时候,丁宁和员工一共捐出8万元助学金。福州蕉城商会在微信发动会员参与捐资助学活动。朗盛眼镜公司霖董事长在左感召下,亲自开车带着验光师于去年9月到周宁县为65个中学生验光配镜,价值6万5千元。籍林祥华等三位侨胞,平时经常请左写字作画,在助学十周年时候,捐出20万元助学款。左好友吴贤德、刘嘉水、林义耿等大力支持,积极发动爱心人士助学。

  做慈善,有的人靠热情做一天,有的人却是一辈子。左,一个注定要与慈善结缘的暮年老者,正是用榜样的力量,唤醒人们的爱心,让更多的人加入捐资助学的队伍。

  20__年3月27日,在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对左说:“你助学的事迹很感人,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左谦虚地回答道:“退休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左,以心为笔,以情为纸,将真情书写在画纸上,铺就了贫困学子求知的坦途。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