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能否判出同伙罪,即使同伙指证?

能否判出同伙罪,即使同伙指证?

来源:保捱科技网


刑事案件办理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同伙供述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五条。

法律分析

公检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同伙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拓展延伸

同伙指证是否足以定罪?

同伙指证是否足以定罪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在法律实践中,同伙指证通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证据,但并不足以单独定罪。通常会综合考虑其他证据,如物证、目击证词、通话记录等。同伙指证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同伙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指证。此外,法律要求同伙指证必须具备一定的证明性,不能仅仅依赖于同伙的指证。因此,在判定定罪与否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权衡判断,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结果。

结语

公检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重视证据和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同伙供述,无其他证据,不能定罪和处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可定罪和处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2条,必须依法收集能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非法手段。证据应符合一定条件,包括有证据证明定罪量刑事实、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排除合理怀疑。同伙指证作为证据时需综合考虑其可靠性和证明性。会权衡各因素,确保公正合理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第二十五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活动,协助机关维护学校周围治安,及时掌握本辖区内未成年人的监护、就学和就业情况,组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五条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告知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的有关规定,并配合安置帮教工作部门落实或者解决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就学、就业等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