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中国党第十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法律依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2020年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党第十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1、轨道交通100多年前,詹天佑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主持修建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建设的铁路——京张铁路。而在京张铁路正式通车第110年之际,京张高铁又将用最新的技术和理念,重走同一条路线。这条铁路北起北京,南至张家口,全长174公里,起点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穿越北京市区后经八达岭长城抵达2022年冬奥会所在地张家口。于2019年建通,北京至张家口的运行时间从原来的普通铁路3小时12分缩短至50分钟。共174公里,两万余名建设者参与建设,从北京始发,穿越八达岭,跨越北京最大饮用水库,全线时速350公里,未来京张高铁还将引用无人驾驶技术,成为全世界第一条采用无人驾驶的高速铁路。2、科技设备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中国天眼坐落于贵州深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引领人类扩展了140亿光年的观天视野,与世界现有最大口径100米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观测能力提高了10倍,并且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3、民生福祉5年来,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世界银行这样评价。5年来,党强调社会托底,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更多百姓“端牢饭碗”“端好饭碗”。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000万人,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始终处于较高水平。4、生态文明5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更加成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更加彰显。实践证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实现平稳发展,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通过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生动局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三章 主要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十三五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十三五规划,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法律依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