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止加支念“歧”。解释:1. 在汉字中,当“止”和“支”结合时,构成了字“歧”。2. “歧”字在汉语中有多个含义。它常用来表示不同的道路、分支,或者是对某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观点。3. 从字形上看,“止”和“支”两个部首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分歧、不同的概念。在汉字构造上,这种组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
支的偏旁部首:支,“支”可以是独体字,也可以是上下结构,部首就是“支”,解析如下:一、支的拼音:zhī 二、释义:1、撑:~帐篷。把苇帘子~起来。他用两手~着头正在想什么。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着。~着耳朵听。3、支持:~援。~应。体力不~。乐不可~。疼得实在~不住。
“支”字本身并不作为一个部首存在,它是一个的文字,其部首是“十”。以下是关于“支”字及其部首的详细解释:“支”字的构成:“支”字由上下结构组成,上部是“十”,下部是“又”,两部分共同构成“支”字。“支”字的部首:“支”字的部首是“十”。在汉字中,部首通常用于帮助辨识和记...
“山加支”念“峦”。汉字解析:“峦”是一个合体字,由“山”和“支”两个部首组成,代表山峰连绵的状态。字面意义:“峦”字在字面上描绘了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多用来形容山势的连绵或巍峨。文化内涵:“峦”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象征宏伟、壮丽或遥远,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山峦...
“支”字的偏旁是它本身,即“支”。
鼙pí 部首:鼓 部外笔画:8 总笔画:21 基本字义 1.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详细字义 〈名〉1.鼙鼓,中国古代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a drum used in the army in ancient China]鼙,骑鼓也。——《说文》旅帅执鼙。——《周礼·大司马》击雷鼓,振鼙铎。——《六韬·虎韬·军略》渔...
支的部首是:支。支,zhi,从又(手)持半竹,去竹之枝也。基本释义 1、撑:支帐篷。把苇帘子支起来。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支着。3、支持:支援。支应。4、调度;指使:支配。支使。把人支走。5、付出或领取(款项):支出。6、姓。7、分支;支派:支流。8、用于队伍等:一支。
支字作为汉字中的一员,读音为zhi,音调为第一声。支字的偏旁部首正是支字本身。支字在与其他偏旁结合时,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新字,如岐、歧、跂、攲、伎、蚑、㩽、枝、鬾、䞚、翅、鼓、鳷、豉等。这些新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体系。岐、歧这两...
支字的偏旁是:支。1、拼音:zhī 2、笔画:4画 3、释义:撑持、伸出、竖起,支流,枝条,量词。4、出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属皆从支(翻译:支,砍支竹子的细枝所得的竹竿。字形采用“手”作边旁,像手持半截竹子。)...